一次传承和弘扬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盛会

深秋的广州,依然百花争艳,暖意融融。

深秋的广州,各民族同胞齐聚珠江,共同迎来自己的体育盛会。

11月10日,第八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在广州隆重开幕。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时任广东省委书记张德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司马义·艾买提,全国政协副主席阿不来提·阿不都热西提等领导同志出席开幕式。回良玉宣布第八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开幕。

国家民委党组书记、国家民委副主任杨传堂致开幕词。本届运动会主办单位代表、国家民委主任李德洙和国家体育总局局长刘鹏分别向协办单位代表广东省省长黄华华、承办单位代表广东省委常委、广州市委书记朱小丹赠送了象征团结与和谐的漆雕纪念品。

激昂的乐曲声中,34个代表团方队健步入场,他们身着华丽的民族服饰,用各具特色的民族文艺表演掀开了开幕式的序幕。钢铁打造的“雨滴”舞台上,身穿黄绿蓝三色服装的3000多名男女青年飞舞而来,分别代表黄河、长江、珠江这三条孕育了中华文明的河流。

激动人心的时刻来临,56位“民族体育之花”围聚在南越王墓的巨型玉佩周围,用她们手中的火炬点燃玉佩。一粒粒燃烧的火珠横空直射,奥林匹克中心主火炬腾空燃起。

刹那间,绚烂的礼花刺破夜空,缤纷的彩带四处飘扬。56个民族的运动员欢聚在一起,共同唱响《永远的和谐》之曲。

这次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是在重要的历史背景下召开的。它不仅是贯彻落实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的一次盛会,是党的十七大后各民族同胞的一次大团圆,还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举办前的最后一次全国性体育盛会,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木球冠军———来自大山深处的满族学生

11月16日下午,当终场哨声吹响时,河北木球队的队员们紧紧拥抱在一起,场上场下欢声一片。相隔16年后,河北木球队再次捧得全国民运会冠军奖杯。淌着汗水的队员们找出手机,向亲人传递着喜讯。

木球是回族传统体育项目,也是民运会竞技性较强的项目之一。它似冰球,又像曲棍球,对抗性强、危险性大,是比技术、比体力、比勇敢的一个项目,并且只设男团一块金牌,一向有民运会“足球”之称,被视为民运会上最具含金量的金牌。

在广州美术学院体育场进行的这场木球决赛扣人心弦。代表河北队参赛的,是来自承德市平泉县黄土梁子中学的10位师生。自从1991年在广西举行的第四届全国民运会开始,平泉县就组队代表河北省参赛,并夺得了第四届民运会冠军、第七届民运会亚军。但是,由一所大山深处的中学组队参赛,还是第一次。

平泉縣黄土梁子中学是平泉县的一所乡村中学。向来有拼搏精神的黄土梁子中学,决心打造特色品牌,为学生的发展拓宽出路。针对学生80%都是满族、基本都来自农村的实际情况,学校开展特色教学,从音、体、美等方面发掘学生的潜力。在体育方面,除了进行常规教学,还注重发掘民族体育项目。由于这个学校的体育教师柳志勇曾经参加过平泉县组织的木球队,代表河北省参赛,校长孙树荣便决心在这个运动项目上下力气。满族人性格比较豪放,而木球比赛紧张激烈,对抗性强,能够充分显示个人的高超技巧与集体团结协作的精神,具有很强的观赏性和趣味性,这种运动非常适合这些满族学生,于是黄土梁子中学便开设了这门课程。

去年河北省决定由黄土梁子中学组建木球队,代表河北省参加第八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接到任务后,黄土梁子中学木球队克服了没有场地、经费紧张等困难,加紧训练,在摸爬滚打中苦练了一年,终于为河北代表团捧得了一枚沉甸甸的金牌。校长孙树荣说:“我们的这枚金牌是用汗水和泪水换来的,看着孩子们球场上失误发火,看着孩子们受伤心疼呀!这回我们终于可以向家乡人民交代了,也对学生和家长有一个交代。”

比赛并非一帆风顺,小组赛首场对河南队,初次参加大赛的队员有的紧张得脚不听使唤,大脑一片空白,结果没有发挥出水平,在点球大战中以3:4失利。河北队及时总结经验,在后面的比赛中越战越勇,先后击败辽宁队和湖南队,闯入四强。半决赛中,再逢河南队,小伙子们以3:0大胜对手,闯入决赛。

决赛中,河北队心态轻松,技术发挥出色,完全压制住了北京队。开场不到5分钟,河北队先声夺人,由8号队员李勇攻入一球。领先的河北队并不保守,依旧在对方半场展开猛攻。终场前两分钟,队长柳志勇锦上添花,再入一球,为河北队划上了一个精彩的句号。最终,河北队以2:0取胜。

柳志勇是黄土梁子中学的教师,也是这支队伍的教练兼队员。他兴奋地对记者说:“黄土梁子中学在2004年就被命名为河北省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木球训练基地,木球运动开展得比较好。为参加本次比赛,学校提前一年组队并进行训练。工夫不负有心人,终于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彭湘:一个与陀螺结缘的民族院校学生

“起来!起来!”“坚持啊!”“加油!”……11月17日上午,天河体育中心东边的篮球场上,呐喊助威声此起彼伏,但是助威的对象不是比赛选手,而是在地上高速旋转的陀螺。

正在进行的是两场陀螺单打决赛,由北京的彭湘迎战广西的蓝丽。双方争夺激烈,在陀螺“比旋”时气氛更是紧张。彭湘默默地注视着自己的防守白陀,而攻方的蓝丽紧握拳头,上下挥动,高喊着“坚持!坚持!”站在右边的广西队、湖北队、贵州队的运动员也都大喊:“起来!起来!加油!加油!……”能进入决赛的都是好手,都有拿冠军的实力,此时比的更多是心理素质———看谁能在最后关头把握住自己。从第三陀打了一个空陀之后,蓝丽的失误开始明显增多,而彭湘抓住时机,沉着应战,连得了3个4分,把比分反超,最终为北京代表团再添一枚金牌。

彭湘与陀螺的结缘其实并非出自兴趣。2004年8月,中央民族大学组建陀螺女队,当时的彭湘是体育系二年级的学生,被老师选中,由此开始打陀螺。刚开始彭湘对打陀螺也不怎么了解,但真正打开了,她发现自己慢慢喜欢上了这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

“我对陀螺的兴趣就是在一天天的练习中慢慢培养出来的。那个时候每天早上7点开始练习,练到8点上课,一天除了上课,剩下的时间全都是在操场上练习。那个时候都不知道累,中午吃完饭,抓紧时间跑到操场上去练习,队员之间也是相互监督,谁要是没来或是来晚了就赶紧打电话。经常练习到半夜,回到宿舍,累得只想往床上倒。但是我觉得,越练习就越深深地喜欢上了打陀螺。”

由于没有正规的场地,彭湘就和队友们在学校的操场上练习。露天场所难免要夏天顶着烈日,冬天冒着严寒,一年四季除了下雨天不训练,其他时候基本上都要训练,就算是过年,也经常是过年前一两天才到家,初八就回到学校训练。其实彭湘也有过动摇的时候,当被摔出来的陀螺击伤的时候她动摇过;当看着别的同学都利用假日去玩,而自己却要训练的时候她动摇过;当训练完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家的时候她动摇过……但那都只是一时的念头,当陀螺成功击中的时候,当自己漂亮地打出了4分的时候,当站在领奖台的时候,一切的泪水和汗水、一切的抱怨都在那一刻消失得无影无踪,只有胜利的欢呼声回荡在耳畔。

同场竞技各展风采

竞技和表演共存,是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的一大特色。

纵观历届民族运动会,项目设置由最初的表演项目多、竞赛项目少,逐步发展到竞赛项目与表演项目并重。本届民族运动会有15个竞技项目、148个表演项目,55个少数民族的6381名运动员参加的比赛规模,使其成为历届之最。

押加、蹴球、珍珠球、秋千……15个竞赛项目的运动员围绕100多枚金牌展开了竞争。独特的竞技性、技巧性和观赏性,让观看比赛的广州市民叹为观止。

板鞋竞速在第八届全国民运会上首次被列为比赛项目。这种古代练兵时用于协调步伐的方法,自明代以来成为广泛流传于广西壮族民间的一项传统体育项目。广西代表团秘书长韦志坚介绍说,经过整理,如今板鞋竞速在广西各族群众中非常流行。这次来到全国民族运动会上展示,必将让板鞋竞速从广西走向全国。

为了让人口较少民族的传统体育项目得以在更大的舞台上展示,黑龙江代表团带来了两个人口较少民族的表演项目———“杜烈其”、“奴根任”参赛。“杜烈其”在赫哲语中是“争夺”的意思,是一项集跑、跳、摔等多种技能于一体的综合性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其中积淀着赫哲族深厚的历史风俗和传统文化。“奴根任”为鄂伦春语,意为“搬迁”,是根据鄂伦春族在游猎生活中经常转场搬迁的情景演变而来的一项体育运动。

云南省民委副主任木桢表示,民族运动会正成为展示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窗口,很多传统体育项目在民族运动会上亮相后“一炮走红”,在全国范围内广为人知。此次云南代表团带来的15个表演项目全部是第一次参加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其中还包括孔雀舞等正在申請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项目。

在发扬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上,民族运动会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通过这座桥梁,很多鲜为人知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被越来越多的人认识,逐步走出“小圈子”,来到“大舞台”。而随着各地结合现代体育理念制订完整的民族体育项目规则,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也将逐步走向规范化,更多少数民族体育运动将进入竞技体育领域。

让少数民族体育文化传扬得更远

11月11日,国家民委和国家体育总局联合召开全国民族体育先进集体、先进个人表彰大会暨民族体育科学论文颁奖会。共有来自全国各地的46个先进集体、35名先进个人受到表彰,40篇民族体育科学论文获奖。

国家民委副主任丹珠昂奔表示,随着市场化的推进,一方面,人们的物质生活得到极大改善,但另一方面,民族文化也在不断消失;要保护和传承民族文化,就要有人才;民族体育的发展需要更多的体育人才,民族体育工作者肩负着重要的使命。

全国民族体育先进集体代表、湖北民族学院体育学院院长倪东业说:“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正在深入大学和中小学校园,并且受到广大学生的欢迎和喜爱,这是作为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代表的传统体育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弘扬的希望。”第八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上,高脚竞速的7枚金牌被湖北选手夺走6枚。这些“竹竿飞人”都是来自湖北的民族院校和体育学校的土家族学生。倪东业说,土家族原来居住的地方水多、泥多,于是人们在雨天踏竹竿出行,逐渐形成了特有的“高脚马”运动项目。但随着农村基础设施的改善,踩“高脚马”早已淡出了当地人的生活。为了继承和发扬这个项目,学院专门组织了运动队,将“高脚马”作为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必修课。

学校教育的普及又促进了民族体育在民间的发展。湖北恩施12所民族学校全部普及了竹马球教学。本届民族运动会,不少获奖队员还来自一些民族中小学。深圳松岗中学组织了本校的新疆高中班学生参加了秋千项目的比赛,获得了两枚铜牌,原因就在于这个中学将珍珠球、蹴球、板鞋竞速、秋千等列入教学训练课程。来自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的尕藏当智说,在甘南州,很多中小学已经用锅庄舞代替了课间操,现在甘南州不论是牧区还是城市,很多孩子都会跳锅庄舞。

云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的饶远表示,十七大报告提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作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工作者,将继续创新研究方法,拓宽研究领域,为我国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繁荣和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一种共同的信念萦绕在少数民族体育工作者心中,那就是,让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得更远。

在广州,人们感受到民族传统体育的非凡魅力之后,不得不面对这样一个事实: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远远不止运动会上所展示的。据了解,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共有700多项,而作为目前为止规模最大的一届民族运动会,也不过设立了160多项竞赛和表演项目。可以说,真正的宝库尚待发掘,真正的征程尚未开始。而让我们感到欣慰的是,在全国各地,有很多像湖北民族学院、黄土梁子中学、深圳松岗中学这样的各级各类学校正在努力发展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也有很多像倪东业和彭湘这样的各族师生在为传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作出自己不懈的努力。第八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虽然短暂,但它是传承和弘扬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一次盛会。全国民族体育工作者必将在这次盛会的鼓舞下,与时俱进,开创民族传统体育辉煌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