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工制作器物稀为贵

人的双手是人类天然的劳动肢体,在劳动工具未被发现、应用之前,人类靠自己的双手维持着自己的生命,人类生活所需的一切器物都由手工制作。当人们发现并学会运用某些简单工具之后,制作器物仍然离不开手,只是手工制作的器物品类更广泛、形态更精美,制作速度更快、效率更高。

今天,我们处在机械化、数字化时代,一切器物都可依靠机器、依靠数码技术生产出来,智能机器人已经诞生,无人驾驶的飞机在天空翱翔。人们享受着科技文明带来的一切,手工艺似乎不再重要了,其实事情正好相反,在现代社会手工制作的器物因稀少而变得更加珍贵。

手工编织——传承久远

用手编织器物起于何时,未经查考,但可断定在我国五千年文明史中,编织器物的历史至少己有四千九百九十九年。这是因为人类生活离不开编织,编织工艺简单,原材料采集方便。

说编织工艺简单,是因为它可以不借助任何工具,完全靠自己的双手劳作完成。说原材料采集方便,因为一些植物的茎、皮等现成拿来就可充当编织器物的材料。比如草编、秸编,用的是野生植物的茎。利用麦秸可以编成手提包、扇子等。草编器物更多,可以编成遮风防雨的帽子、肩披,还可编成椅垫、地毯等等。用稻草编成的草鞋,在中国广阔的农村里穿用了已有几千年。稻草价值低廉,取材方便,编织草鞋工艺简单,备一张长条凳和一捆稻秸就可操作。手艺好的人编成的草鞋穿在脚上很舒适,不但不会刺痛,脚底心还会有痒痒的感觉。完全用手工编织除了草编外,还有藤编、麻编、棕编等。

竹编,就得运用简单工具了,至少备一把劈刀,把竹枝一层一层劈成软皮。一般一根竹枝可劈三层,头一层最有价值,称作竹青或蔑青,因为它光滑、坚韧,用竹青编成的器物经久耐用。第二层、第三层称作竹黄,质量就差了,容易发脆折断,编成的器物不耐用。竹编的器物长期以来是人们生活的必需品,常见的有篮、箩、筛、笼、筐、簸、篼、席、匾等等,品种繁多。

至于用工业加工物作为原料的编织物也不鲜见,如用绒线编织成衣饰、用棉纱编织成巾毯、用钢丝编织成网萝,用金银丝编织成饰物等等。

如今手工编织物成了稀贵物品,说不定哪一天草鞋会在城市悄然流行起来。从前僧侣们穿的“布条鞋” 也是编织物的一种,只是用破旧布条搓成棉绳再编织成鞋,穿起来比草鞋更软和。

手工雕刻——高贵装饰

用石、木、竹、玉以及象牙、兽骨等原材料雕刻成的器物,一般都认为是工艺品并非家常用品,然而从前在大户人家家里,到处可见这种雕刻制作的家用物品。尤其是木雕,从客堂木器到厨房用具,从成套桌椅到花窗排门,雕刻不仅仅是为了装饰,更是表现富贵,所雕尽是喜庆吉祥,象征家族显赫,祈求子孙昌盛。

至于木雕用品则应有尽有,各式木盘便是一个大类,造型有圆、椭圆,方、长方,菱形、多边形;用途有烟盘、茶盘、果盘等等。还有小姐闺房里红漆雕花马桶,摆放马桶的“马桶箱”,更是雕得无比精美。据传说,茅厕、坑棚改用木桶,始于明太祖朱元璋的马皇后,后来流传民间。

最普通不过的木雕,最粗糙不过的器物,如今都成了古董收藏品。物以稀为贵。今天,中国民间富人渐多,富则趋雅,雕刻器物能否重新盛行也难说,有志于雕技的人们不妨学技以待,迎接未来雕刻物品市场的出现。

手工镶嵌——锦上添花

镶嵌常常用在首饰上,如镶钻、嵌宝。镶嵌手艺用在贵重器物上更是锦上添花。

一款高档手表,表壳上镶嵌一圈钻石,使手表越加高贵;一个高级烟斗,镶嵌进一块珐琅彩绘,让烟斗愈发生辉。这类物品不但有实用价值,更具收藏价值,正因为手工镶嵌提高了器物的身价,符合稀为贵原则。

镶嵌器物并非一定镶嵌在高档物品上,即便是一件普通器物一旦附带镶嵌,同样变得别致稀贵。比如一管普通的竹笛,在管稍上巧妙地镶嵌一颗珍珠,倒不是这颗珍珠值多少钱,而是竹管上镶嵌难度极高。它先要做出一个嵌托,而这个嵌托的“空位”大小正好镶进那颗珍珠。在不使用卡分尺的情况下,手工技艺必定高超,不然,珍珠要么嵌不进去,要么镶不牢。

世间万物稀为贵,这是一条市场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