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遥:摇摇晃晃的古意

平遥的火车站非常小,只有一个检票口,再步履匆匆的游客也不会走错。下车的时候还是清晨,天空运出隐约的灰色,却没有南方下城那种氤氲的味道。拨了旅店老板娘的手机,在她的无线遥控下,我背着半人高的旅行包辗转找到了预定的住处。因为不是旺季,几个房间里只住了我和一对情侣。放下沉重的旅行包,简单地收拾了一下,便轻装上阵。

清晨的街道上游客不多,只有两边林立的店面三三两两地开着,我独爱这古城的清净,置身干旺季的人山人海感受不到我想象的意境。

古城内鲜有机动车,我很满意,让这千年之后的机器轰隆隆轧过古城的石板路实在是对它的亵渎。我一直认为,行走是一种态度,代表着一种虔诚。

在这古装戏的天然布景里,一砖一石都透着悠悠古韵,走着走着,便忘了今夕何夕。

城墙虽在明洪武年问修缮过了,但里面还残存着三千年前的古城砖。现代人亲手抚上古老城砖的那刻,是否能感受到三千年之前的金戈铁马抑或儿女情长?南大街的花岗石门槛上还残留着昔日的车辙印痕,可以想象当年的这里是怎样的车水马龙。

信步踱进以“汇通天下“而闻名于世的中国第一座票号“日升昌”,票号内分柜台、账房、信房、掌柜房、客房等,银行最基本的业务均包揽其中,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向外看去,青灰瓦片铺就的重重屋檐尽头与街边琳琅古器遥相辉映,仿若要蔓延至天之涯。

城内商业街阡陌交错,票号、钱庄、当铺、中药店、绸缎庄、杂货铺以至扇子、灯笼、戏装铺等等漫布于大街小巷,浸染古色的街道虽与我近在咫尺,经历了这年年岁岁的沉淀,晋商文化严谨自傲的气息却依旧让人不敢轻视。

登上城楼,便见角楼四立,射孔与了望洞环布,城外一片旷达,南北无阻。虽非草原与大漠,但此情此景,仍然让人想策马奔驰,放声高歌。

正是平遥骨子里这亘古不变的古朴与韵味,才在冥冥之中吸引着我一再探寻。

平遥有三宝:牛肉、漆器、长山药。路边的漆器店琳琅满目,里面精致的云雕、贝雕和漆雕,一个个巧夺天工。是要怎样的心无旁骛,才能雕刻出如此古朴雅致的外观々

在这座古城里,多走一步便多一分惊喜,多看一眼便多一丝留恋。

且不说店里那些精美绝伦的漆器,就是路边小小的野生沙棘汁都带着淡淡怀旧的味道。简装的玻璃瓶仿佛儿时的弹珠汽水,而那酸甜的野味,虽不似琼浆玉露,却别有一番大自然的醉人味道,让人不由得想起最古朴的纯真。

大街小巷随处可见的平遥牛肉更是妙不可言,刚出锅时,刀不切味不出,但只要用刀一拉,浓郁的肉香立时扑鼻而来,令人再迈不开脚步。

除却漆器,手工布鞋也是随处可见。随便推开某家的门,总能看见一双双小巧雅致的绣花鞋陈列在古香古色的木架上,再在上面挂上同款的绣衣,闭上眼睛,仿佛能看见一个大家闺秀,安静地坐在木桌旁,桌上的小篮里有绸缎、剪刀、绣线,她手里拿着花样,准备为自己绣一双好看的嫁鞋。

我看花了眼,左挑右捡,实在不知道哪个更好看。索性闭眼抓,竟是一双水红色的,我从未穿过这样艳丽的颜色,但在内心的小期盼下,还是上脚试了一下,这一试便舍不得脱下。在这半空都弥漫着黄沙的地方,脚下的一抹红是多么的惊艳。

大多的古城都有水系相伴,或江或河,总觉得有了水,才有了古城那氤氲的风致、烟波浩渺的味道以及隐约的、朦胧的、时隐时现的神秘感。但平遥却没有江河,甚至因为年降水量欠缺而显得粗糙,却有着恬淡之外的坚毅,是一种面对着黄土与飞沙依旧波澜不惊的淡定。

坐平遥到太原的长途汽车,中途在乔家大院站下,也就是清代全国著名的商业金融资本家乔致庸的宅第。我只抬头仰视了一眼,便深刻明白了那句“皇家有故宫,民宅看乔家”。

故宫虽然大,却抵不过一个“空”字,人走在里面仿佛都能听到自己脚步的回音,也鲜少见到花花草草,毫无生气。这里虽大,却大而不空,带着些许温馨,内里无处不透露着浓浓的生活气息。

院落中,花木依然鲜活生动,仿佛这里的主人不曾离去,书斋里,先生的戒尺高举,不知何时落下,闺房里的铜镜依然纤尘不染,仿佛镜中还有她眉目如黛,浅笑着等待良人归来

到这里的游人很多都是因了电视剧《乔家大院》,想看看乔致庸的红颜相伴的深宅生活。

历史上的乔致庸一生娶有数名妻子,所以我更愿相信电视剧里的情节,美人知心,一名足矣。她了解他的矛盾与抱负,第一眼见了便再移不开限;他娶了她便视如珍宝,再容不得其他庸脂俗粉。当真是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直火的规矩总是胜过现代人,建个院子也有这样那样的讲究,抛去朝向风水不说,单是这满院子的木雕石雕彩绘砖雕都有若不同的寓意。作为一个建筑系的学生,我真是愧对老师的谆谆教诲,课堂上讲的东西此刻都记不得,那些吉祥的寓意一个也说不上来。

唯独对垂花门印象深刻,檐柱上莲花吐蕊的木雕正如婷婷少女粉面含羞,影射了那句旧时千金小姐“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说法,句中所谓的“二门”,指的就是垂花门。

乔家作为大户人家,这道门自然也是有的。

只是这样简单的一道门,一道不高的门槛,却清晰地昭示了这座宅院与普通人家的不同。外围的砖墙封闭了外面的世界,隔绝了一方天地,而里面这肯玳天地里,又隔了多少道门槛,让人心都变得影影绰绰,看不真切。

庭院深深深几许,这里有多少人渴盼的锦表玉食,而又有多少人,在这高床暖枕中流泪?

在晚间又从乔家回到了平遥。

我不知道古代的夜晚是否也能如此灯火通明,却深深地眷恋着郡种古代与现代相融合自q味遭。游式熙熙攘攘,穿梭于各个古香古色的店商。詹铺门外个个张灯结彩,气氛竟比白天还要热烈。

白天在店里看到的手工剪纸,现在透过柔和的光晕看过去,更觉得喜庆温馨。这里的每张剪纸都是手工一下一下剪出的,每逢过年过节,喜庆嫁娶抑或乔迁祝寿都要用吉祥剪纸装饰于门窗、灯笼、嫁妆等物件上。

那些形象生动、风格迥异的剪纸深受我的喜爱,红艳艳的颜色映在柔黄的光里,像在诉说着桩桩喜事,让人的心也忍不住柔和了起来。

因为是淡季,老板娘乐于一边剪纸一边和我聊天。谈笑问,一只伶俐机巧的小猴诞生了,活灵活现。我真心羡慕她那双巧手,在我的家乡剪纸都是冰冷的机器压出来的,缺少了温馨感,贴上也觉得有那么

点敷衍的成分。

而手工剪纸则不然,它既增加了喜庆浪漫的气氛,也表达了

份弥足珍贵的真情,剪纸虽小,情意却重。我想,在我嫁人时,定要一个个亲手剪了,在窗间贴满大红的喜字,在喜庆的氛围里笑靥如花。

这里就是这样,你可以就这么坐在窗边,一边看着满眼的古韵浮光,一边还能看着街上熙熙攘攘的游人,偶尔和一个阿婆聊聊家常里短。

谁来到了这里?谁又离开了这里?是故归人,还是路人过?

无论是哪种,都无法划破这古城世世相袭的静谧。

这里美得古朴真实,不饰雕琢,一砖一瓦的背后,都沉淀着几千年历史,每一个人的心里都有着一片景。夜色幽如兰

与城市喧闹的霓虹不同,平遥的夜,沉寂而淡然。外围城墙上灯光点点,在浓稠的夜色里遮住了漫天星光。古老的城墙之上,不再有侍卫巡逻。

也许是被古朴的民风感染,我竟然大着胆子选了一个偏僻的城门走了进去,想要感受一下真正的古代街道是个什么模样。

忽然就想到了古龙在《楚留香》里描写的那个场景:幽幽长街,一阵风吹过,街道两旁忽然闪动起长细而柔弱的光,就像是春夜幽幽开放的兰花。然后,天空的颜色也变成了一种清淡幽静的白,刹那间,整个街道上仿佛开出了千百朵灿烂的兰花。

一位穿着蓝底碎花布衣的阿婆正坐在街边,低着头安静地弄着平遥随处可见的小吃“碗秃则”(由荞面或者白面蒸制而成,加了韭菜、虾米、油盐、葱花,可以凉吃,也可以炒着吃),想用最朴实的方法让祖传的手艺代代流传。边上的木桌斑斑驳驳,历尽沧桑,如从远古时期穿越而来,溶进这浓稠的夜色里,古朴而苍凉。让人疑心这里马上会走过一个打更人,敲着铜锣,扯着嗓子吆喝“天干物燥,小心火烛”。

平遥的夜色,安然却夺目。在月光、星光与灯火的交相辉映中,它的古朴,它的沧桑,它的繁华,它的璀璨,悄无声息地绽放出耀眼的绝代芳华。

这样的一种美,不能言喻,只能用心灵去细细体味。让人分不清天与地,只想在这里以天为被,以地为席,在夜风里,享受这夜的馥郁、夜的宁谧、夜的安稳,永不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