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器、道”工业设计理念的宝马中国化研究

摘 要:以对中国“器、道”工业设计理念的研究为基础,对该理念与当前产品设计的关系进行分析。通过介绍宝马品牌中国化重塑历程,以宝马5系的元素分解为例分析宝马中国化与中国古代“器、道”理念的融合。得出中国古代“器、道”工业设计理念对一个品牌本土化设计的价值,和对现代工业设计的意义。

关键词:工业设计;中国化;器道理念;宝马

0 引言

器与道是我们从物质与精神层面对同一事物去认识所呈现的两个方面,“器”是“道”的物质载体,能被人所感知,器道一体是造物的最高境界。物的生产反映了人们的生活方式、科学水平和价值观念,也体现了人们的审美意识、爱好风尚和生活情趣。物的设计总是与特定的时代与审美风格同步,任何时代的物都是特定物质和精神条件的结合。宝马在中国市场打的一场翻身仗,是基于中国“器、道”工业设计理念实现其中国化品牌重塑的经典案例,我们应给以高度关注。

1 “器、道”理念

《易传·系辞上传》云:“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意为形而上是指传统文化、哲学方法,形而下则是指具体的、可以摸得到的东西或器物。“器”表现为社会功用,“道”表现为“器”背后所存在的方法与文化。“物”以有形之“器”体现形式美与功能美,传达无形之“道”。春秋战国时的《考工记》揭示了造物的基本原则,即“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此为中国传统造物思想简明扼要的表述。器物的形式一方面要作为功能的载体;另一方面要具有美感,让人感到审美愉悦。

中国古代造物思想强调“器道合一”,只有这样才会符合自然规律和造物原理。只有按照此方式进行的造物活动,才能更好的融入人们的生活,创造人与自然和谐的相处关系。因此设计除了受实用性和审美性的制约,还需满足一定的精神需求。由于精神价值的实现在某种意义上需要主体思想的介入,因此以功能发挥作为核心目标的造物艺术,其美的体现要在不与功能分开的前提下,融入审美意识与精神需求。在现代工业产品设计中要注意到人与物的配合,设计目标要从单纯的提供便利向着满足人的生理和心理需求转变。从这个方面看,“器、道”理念可以很好的指导现代工业设计。

上上之道,是“器、道”理念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也是洛可可设计公司从命名成立到未来发展的文化理念,它借器道合一的物品传达中国式生活之美。洛可可强调每一件设计作品都要达到物质层面和精神层面的双向标准。经过现代诠释后的造物理念,“器”包括产品的时尚造型、强大功能、完美的使用方式,“道”包括产品的文化含义、社会价值、设计理念等。这种诠释不仅让我们对设计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而且让我们重新认识到中国古代博大精深的造物理念与哲学思想。

2 宝马中国化工业设计战略研究

2.1 宝马在中国的工业设计战略重塑

1994年宝马带着全球品牌战略“驾驶的乐趣,最完美的驾驶工具”进入中国市场,但是过于理性和追求性能,亲和力不足,没有与中国市场产生有机的反应。2003年,华晨宝马正式投产,宝马中国化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2005年,宝马结合中国市场与文化,做了新的定位,打造了全新的“5系”和“7系”,并迅速占领了成功年轻商务人士这一市场。近几年,宝马开始将中国文化渐渐融入到自己的品牌战略中,进行了本土化创新,打造了“悦”的品牌理念。2012年,宝马推出“All For Joy”的品牌理念,从车身内饰设计到市场推广无不体现宝马身上深刻的中国烙印。

2.2 宝马中国化与“器、道”造物理念的关系——以宝马5系为例

中国古代“器、道”造物理论反映了我国古代哲学思想,是我们当今社会宝贵的文化资源,该理论在古代得到广泛应用,几千年来指导中国劳动人民进行造物活动。直到现在,该理论依然可以在现代化诠释之后指导工业设计,如宝马品牌中国化重塑就是应用“器、道”造物理念实现品牌战略本土化的典型案例。

所谓“器”是指物质层面的设计内容,对于宝马5系来说包括优越的驾驶性能、适合中国人审美要求的车型空间、先进的雨量探测器、智能大灯、高保真音响系统、后座娱乐视听设计等,特别是车身的改变,为了迎合中国消费者的审美传统,车身加长,宝马硬朗坚毅的风格变得圆润饱满。这些改变使得宝马在“器”的层面满足了中国消费者的需求。所谓“道”是指精神层面的设计内容,对于宝马5系来说包括:迎合中国大众文化的品牌传播策略、运动加商务完美融合的品牌理念、迎合“悦”的品牌形象、准确的人群定位和价格定位等。宝马在中国紧紧抓住中国的传统文化、大众文化、消费文化等,逐渐扎根中国,汲取中国大地的营养,用心呵护中国用户,这一点恰好迎合了传统造物理念“道”的思想,处处思考如何让宝马这一品牌符合中国市场的内在规定性,做到产品设计形神兼备。

3 结语

在新的经济时代,设计关注的重点已经从产品的理性和实用性,转移到关注人在使用过程中的体验。产品不仅具有实用功能,更是体验的道具,而且潜移默化的影响着使用者的生活方式以及感受和观念。

一个产品要想打开一块新的市场,必须做到“器、道”合一,让一款产品即符合当地的外在规定性,又要符合当地的内在规定性。这就要用心提取“器、道”两个层面上的设计元素,做到以道驭器,道器相济。对于不同的产品,“器、道”对应的具体设计元素有所不同,要根据当地文化,用户特点、产品特性重新赋予这一造物理论新的具体的含义。在“器、道”工业设计理念指导下,让产品真正融入到人们的生活中。

参考文献:

[1]杨先艺, 周蕴斐, 王琴. 论中国传统造物的“器以载道”思想[J]. 理论月刊, 2006(12):53-56.

[2]康红娜. 湘西凤凰旅游纪念品设计的“道”与“器”[J]. 包装工程, 2013(06):26-28.

[3]牛耕. 中国传统造物设计中的“道”“器”关系[J]. 青年文学家, 2009(17):102.

[4]汤军. 造物中“情”、“理”二元关系的理论构架研究[J]. 设计艺术研究, 2011(04):23-26.

[5]张天金.“悦”来越宝马——品牌校准与重塑的德国样本[J]. 销售与市场(评论版), 2012(10):58-60.

作者简介:张晓莲(1990-),女,硕士,研究方向:为工业设计与人机工程。*为通讯作者:张建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