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北京政府义赈奖券述论

内容提要 义赈奖券是中央政府有史以来为筹集灾区赈款而在全国范围内发行的一种彩票。但不知囿于何种原因,以往人们在谈及奖券的历史时,很少甚至没有提到过义赈奖券。作为一种国家性行为,义赈奖券受到如此冷遇是不足取的。基于此,本文在占有相当材料的基础上拟对其进行初步探讨。冀通过对其发行过程的整体梳理和分析,力图揭示深层次的社会现象及修正传统的些许看法。

关键词 华北五省大旱荒 民国北京政府 义赈奖券

〔中图分类号〕K87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47-662X(2006)04-0119-10

奖券,又叫彩票、发财票。是以抽签给奖方式进行筹款或敛财所发行的凭证。它的产生不是偶然的,而是巧妙的利用人类与生俱来的投机心理与功利心理;同时,奖券能够在发行国生根发芽,是因为其具有集资的功用。此外,奖券又被冠以公益的美称。鉴于奖券有如此的玄妙,我国在清末即已开始发行奖券。民国初年,临时政府曾明令禁止奖券。但鉴于大笔钱款唾手可得,北京政府时期,各省督军以“善后”、“慈善”等名义,大肆发行奖券。

本文拟以1920年至1922年北京政府义赈奖券为个案研究,试拓展这一研究领域。

一、义赈奖券的发行背景

1920年7月前后,华北发生了特大旱荒,祸及河北、山东、河南、山西、陕西等省,波及三百四十多个县,死亡人数五十万左右,受灾人口三千多万,被称为“40年未有之奇灾”。魏宏运:《民国史纪事本末(一):北洋政府时期(上)》,辽宁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662页。关于受灾的具体情况,陕西“旱象日甚一日,秋苗补种殆已绝望”;河南“二十余县赤地千里”;山东“饥殍载途”;直隶“一粟不收者九十余县”。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中华民国史组编:《中华民国史资料丛稿》(第一辑),中华书局,1978年,第83-84页。

在这种情况下,救济灾民,帮助他们重建家园就成了当务之举。本应在救济中居于主导地位的政府在救灾的初期,表现并不积极,将其注意力主要放在北洋集团内部因权利之争的直皖战争上。北京政府只在8月份下令拨2万元赈济河南水旱兵灾,3万元赈济山东荒旱兵灾,陕西2万元。对于广大的受灾地区而言,无异于杯水车薪。直皖战后,直奉两系共同执掌北京政权,才着手考虑救灾问题。1920年9月12日,大总统徐世昌下令内务、财政两部会同直鲁豫各省长官,迅速筹集款项,分派专员,赶办急赈。《政府公报》,第1645号,1920年9月12日。但此时北京政府的财政状况极其恶劣,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此种情境下,主管慈善、救济等大政的内务部鉴于此前发行奖券筹款的先例,以“灾区既广,需款浩繁,现值国库支绌,不得不多方设法,以资补救”和“查各省区年来,每遇灾歉往往发行奖券藉充赈济,此次灾情既迥异恒常,筹款复艰逾往昔,本部筹维再四,惟是项办法尚易集事”《政府公报》,第1679号,1920年10月19日。,呈请会同财政部设处举办义赈奖券。据说此呈文送至北京政府大总统公署后,徐世昌等人颇表赞同,当即批准了这个呈请。但在批准时,徐世昌等人也是有所顾虑的,因为奖券在当时的名声极坏,“各项奖券现为舆论所反对”。因此,不管是呈请开办义赈奖券的内务部还是允准发行义赈奖券的大总统徐世昌都只将此筹款方式作为在特定社会条件下不得不使然的一种权宜措施。诚如内务部在呈报给北京政府大总统徐世昌关于筹办赈灾第一期情形的呈文中所言:

“近来各省区筹工赈或慈善事及其他名义,开办奖券,先后经部核准,兹值北五省旱灾綦重,赈款浩繁,艰于募集,本部再四筹维,与其分属各省集款,漫无稽查,不如专设机关筹赈,较有把握,业经饬令各省前办奖券依限停止,另定画方法,由部发行义赈奖券正副两种,通行全国,售价月额五十万元,实收四十万元有奇,除支配奖额开支外,盈余之数,胥充赈款,现已发行,虽属一时权宜之计,亦可略资补救。”《政府公报》,第1730号,1920年12月9日。

由于中央政府统治式微,各省督军决不肯轻易放弃到手的银子,导致各省区原办奖券非但没有停发,而且因赈请发者愈来愈多,这就为1920-1922年上海声势浩荡的禁彩票运动埋下了伏笔。

二、机构设置及运作

(一)机构设置

内务部在得到大总统的允准后,1920年9月,在内、财两部的共同努力下,办理义赈奖券处在北京宣告成立,地点为北京东四牌楼礼士胡同六号。

作为义赈奖券的发行机构,办理义赈奖券处的职责和任务主要是综理义赈奖券的印刷、发行、调查、开奖、给奖及奖余处置事项。处设总办一人、会办一人,承部长之命综理处内一切事务,总办由内务部民治司司长吕铸担任。处下设总务、发行二股,每股股长一人、股员十人,分属八科,承总办之命分理事务,两股股长由民治司佥事俞庆涛和吴甘侯分任。详见表一:

表一办理义赈奖券处初创时负责人一览表

职务总办、会办总务股股长总务股股员文牍科庶务科会计科兑奖科发行股股长发行股股员经理科复对科计核科保管科姓名吕铸张志谭俞庆涛吴瀛、俞承枚、张用恒俞庆翰、刘殿勋、杨正冠吕鸿绶、温兆祯等吴甘侯程庆章、粟宗琦、志林、郑壮、赵立棠、柴振权、洪百钧、胡玉鼎等

由上不难看出,办理义赈奖券处的机构设置和职责分工是相当完备和明确的,但由于办理义赈奖券处成立仓促,这可能与灾荒的严重性和救济的迫切性有关,因此在人员的选拔上,未能广为招徕,吸纳一些社会上的贤良义举人士加盟,而是几乎青一色的由内务部民治司原班人马兼任,因而,义赈奖券的绩效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就与这些司员的个人操守和群体品性有极大关系。

同时,为了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一个发行销售义赈奖券的网络系统,扩大其社会影响,内务部除在北京设立总发行机构外,就是饬令各可销省份成立代办分所或分处,由总办派员经理,“沪汉两处为奖券集中之地,东三省、河南、山东、安徽、天津亦为销券易畅之区,并按照章程酌量设立分所,以树风声而广招徕”。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馆藏:《呈报办理第一期奖券销售情形并拟具第二期办法章程改定给奖等次数目呈稿》,全宗号1035,案卷号8。这样,截止1920年底,上海、汉口、天津、山东、河南、安徽、东三省等省市则相继成立了发行分所或分处。见表二:

表二办理义赈奖券处部分附属机构一览表

名称负责人成立时间地址结束时间上海分所卢耀、孟傅蟑1920年10月新北门锦安坊16号1922年9月汉口分所吴景周1920年10月汉口福昌旅馆18号1922年7月天津分所赵玉柱、周傅唐1920年10月天津东马路1922年7月山东分所胡少芝、陶季瞻1920年11月济南商埠纬三路1922年7月哈尔滨分所(东三省分所)志叔壬1920年11月哈尔滨滨江新旅社1922年7月河南分所顾仪曾(顾善先)1920年11月开封鼓楼街金台馆1922年7月芜湖分所吕绳曾(吕仲勉)1920年11月芜湖大马路半边街11号1922年7月

资料来源:①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馆藏:办理义赈奖券处组织成立拟定章程规则及驻沪分所人员任免调派文件,全宗号1033,案卷号14;②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馆藏:办理义赈奖券处办理结束有关文书,全宗号1033,案卷号15;③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馆藏:与各分所业务联系的文书,全宗号1035,案卷号34。

办理义赈奖券处及各省区代办分所或分处的设立,有效地保证了义赈奖券发行销售的全面展开,待这些发行机构和代办机构陆陆续续成立后,义赈奖券的发行即进入了具体的实施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