奏响闽南传统“小高甲”,唱亮校园文化主旋律

[摘 要] 中华文明具有长久的连续性,证明中华民族的历史发展必有一伟大的力量寓于其中。这个力量就是我们的中华优秀文化和它所滋养的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它赋予了中华民族伟大的生命力和凝聚力。我们今天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大力传承发展中华优秀文化,坚定文化自信,担当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以课程教学为基础,以实践活动为载体,以师资队伍建设为支撑,以辐射带动为拓展,以成果展示为助推,坚持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将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打造成本校的美育特色和品牌。

[关键词] 传统文化;高甲;特色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

历史学家认为,中华文明具有如此长久的连续性,证明中华民族的历史发展必有一伟大的力量寓于其中。这个力量就是我们的中华优秀文化和它所滋养的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它赋予了中华民族伟大的生命力和凝聚力。我们今天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大力传承发展中华优秀文化,坚定文化自信,担当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一、追根溯源,结缘高甲,开启办学特色项目

1.何謂“高甲戏”

高甲戏又名“弋甲戏”,最初是明末清初闽南农村流行的一种装扮梁山英雄、表演武打技术的化装游行发展起来的一个地方戏曲剧种。2006年,高甲戏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而晋江素有闽南“戏窝子”之称,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戏剧之乡”。然而年轻一代喜好的断层,却导致这优秀的乡土传统文化没有得到很好地传承和发展。

2.为何引进“高甲戏”

象山小学位于晋江市青阳街道象山社区,一个一千多人口的社区就有两个地方剧团,学生从小耳濡目染,对于高甲戏已非常熟悉,在艺芳剧团林金杯老先生的热心支持下,小高甲开始引进校园。5年前,象山小高甲因为罗裳片区改造,社区拆迁,学校生数急剧下降,小高甲生源成了问题;再加上“艺芳剧团”的撤离,学校也面临搬迁,象山小高甲的存留考验着每一个象山人的信念。在种种困难面前,象山人最终选择了坚持。作为校长的我主动向只有一路之隔的晋江高甲剧团寻求帮助,在晋江高甲剧团原团长曾文杰的支持与努力下,学校与剧团共建,与剧团演员签订聘请协议书,为高甲特色在我校的延续提供了专业支撑。

二、专业化支撑,校本化实施,推进办学特色化

首先是专业化支撑:为了让高甲特色保持原汁原味的传统,我们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定期邀请晋江高甲剧团老团长曾文杰、专业演员王培焕到校做专题讲座。剧团每周都会派专业演员到校为学生进行高甲形体教学、后台乐器培训等。每次学生要表演节目,剧团都会派演员到校为老师和小演员们指导并化妆。学校组织师生前往剧团学习技艺等。

其次是校本化实施:主要通过“五个保障”“一个深化”措施来落实校本化的实施。

1.人员保障

组织校内有兴趣特长的老师,聘请高甲戏诸位专家参与指导,组成师资雄厚的课程开发小组。从1999年至现在我校聘请了国家一级演员赖宗卯,晋江高甲剧团团长曾文杰、庄伟国,演员王干劲,艺芳剧团团长林金杯、原晋江文化馆馆长张之祥等知名演员、专家担任艺术顾问到校指导工作。还聘请晋江高甲剧团黄华英、卢文雄和王培焕等国家二级演员定期到校教授高甲课和指导编排节目。

2.理念保障

我们始终坚持“以学生为本”的理念来开发校本教材。经过开发小组的精心准备,一本从学校实际出发结合学生需求的校本教材《南海明珠高甲风尚》正式出炉,内容主要包括“高甲戏的概述”“高甲戏的演变”“高甲戏名伶传”“高甲戏化妆艺术”“高甲戏音乐”“高甲戏基本功训练”“高甲戏女丑十八法”等内容。《南海明珠高甲风尚》这本教材让学生了解了高甲戏的由来,发展的历史,高甲戏曲音乐等,内容丰富,全面,富于系统性,为高甲的教学奠定坚实的基础。

3.课程保障

一是保证课程。建立学校行政巡课制度。监督每一位校本课程任课教师,按时按质按量上好每一节课,检查教师是否到专用教室上课,是否实行点名制度,是否关注每一个学生的上课表现等。二是保证课时。为了更好地把校本课程落到实处,我们安排一至四年级的学生进行学习,每周一节校本课,有专门的老师任教,每周二最后两节为小高甲兴趣小组活动时间。课程的实施也做到期初有计划,教学有教案,期末有评价。

4.后勤保障

要想把学校小高甲做深,做实,做出特色,活动经费是保障。为了确保这项活动能顺利开展,各级领导高度重视高甲戏这一传统文化的传承,青阳教育办及青阳街道办事处、晋江市教育局、泉州教育局都拨出专用资金用于活动开展、聘请校外专业教师、培训教师,保障学生演出和参加比赛、出版丛书等活动的费用。如青阳街道办事处每年都会下拨专用资金2至3万;晋江市教育局、泉州教育局近几年共拨入专项资金26万,学校先后添置了大量戏服、道具,一套完整的民乐器材,建设了一间富有戏曲艺术特色的专用室。特别是去年我校被授予福建省中小学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培育示范校,福建省教育厅下拨20万,为开展传承活动提供有力的保障。

5.氛围保障

一直以来,我们始终注重学校氛围的营造,教室门口有高甲戏历史人物的简介,学校一到二层楼的墙壁上喷绘着11年来到晋江市参加各类演出的照片,以及学生演绎的“女丑十八法”及相关戏曲知识的宣传,学生校服上印有高甲戏的角色图片,班级文化建设中,各班开辟特色专栏,高甲艺术主题突出。软件方面不断充实,整理好一套具有高甲戏特色专盒资料。

6.科研深化

围绕高甲戏,为了进一步提升课程的实施效果,我校积极申报《“高甲风韵”大课间建设与发展实践研究》的泉州市级课题,此课题已结题被评为泉州市优秀课题。2014年10月又以国家级课题《农村学校艺术教育与优秀民族文化传承相结合、与社区文化建设相结合的实践与研究》为龙头,申报市级课题《高甲文化传承与社区文化建设相结合的研究》。以课题研究的方式进一步深化高甲艺术教育,让学校的美育工作向更全面更科学的方向发展。

三、以校为本,传承传播,全面发展办学特色

办学特色如果只能在学校里面,那只是一个项目,只能是一批又一批的孩子。象山小学的高甲戏通过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立足校内学科的传承辐射,立足课堂专业化提升,还积极面向社区、面向兄弟学校传播輻射,不仅传承了高甲戏的传统,还传播高甲戏的艺术魅力,真正地做到墙内开花,内外香!

1.立足学科传承辐射

我们不仅重视高甲戏理论知识的传授,更注重与各学科的融合:针对高甲戏具有乡土艺术这一特点,我们不仅重视高甲戏理论知识的传授,更注重高甲戏在各学科的渗透,我们为此召开体育、美术、音乐、综合实践、科学等任课教师会议,一起探讨如何将高甲戏渗透在这些学科教学中,如艺术课结合高甲戏进行戏曲欣赏和学习一些高甲戏的基本步伐,让学生通过听戏、演戏、画脸谱、画服饰等方式来表达对高甲的喜爱等。再如,教学五年级音乐课时,因为京剧离我们比较遥远,我们结合地方特色高甲戏进行教学,学唱高甲戏,再在课上教授“女丑十八法”中的亮相、拔弓鞋、整衣衫等幽默、滑稽的动作。

2.立足高甲拓展辐射

通过举行跟高甲有关的各种比赛,激发学生对高甲戏的学习兴趣,我们不但注重课堂知识的传授,还面向全体学生和家长开展手绘脸谱比赛、豆贴画比赛等。我们又创造性地把高甲戏表演艺术融入课本剧,2016年5月我校以班级为单位举行“演绎经典我行我秀”古装课本剧比赛,《晏子使楚》《包公审驴》《守株待兔》《掩耳盗铃》《滥竽充数》《骆驼和羊》一篇篇经典课文被搬上了舞台,晏子、包公、农民、盗铃人、南郭先生……一个个课本中的人物形象走上了舞台,被同学们演绎得惟妙惟肖。活动不仅打开了戏曲艺术的一扇窗,同时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浓厚了语文学习氛围。这样的比赛形式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高甲戏的积极性,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拓深语文教育的内涵。2015年5月面向全市中小学开展了为期一周的“演绎高甲风采尽显校本特色”高甲文化周活动。展示活动有:高甲戏课堂教学、高甲风韵操、高甲学生美术作品展、高甲知识竞赛、“数高甲风韵还看象山小传习”等,全校学生参与率100%。

3.走出校园传播辐射

走进多个场合展示。为了让人们感受到高甲戏的魅力,我们带领学生走进五店市参加开市仪式、八仙山公园、晋江市文化广场、象山社区等地方表演。走进电视台,2017年2月高甲戏《戏丑逗趣乐无穷》参加厦门卫视的《逗阵来看戏》栏目录制。走进各种展演,连续十一届参加晋江市六一少儿文艺汇演;《金童戏灯》节目到莆田参加由福建省教育厅组织的第五届中小学生艺术戏曲类的比赛;2018年5月13日小高甲节目《情系乡音·薪火承》参加泉州艺术节戏剧类比赛获得三等奖;6月1日下午小高甲节目参加泉州教育局和泉州电视台共同举办的“六一”展演等。

走进学校传播展示。2015年6月,为安海育婴院的小朋友们带去《金童戏灯》《张飞传奇》等节目;2015年12月10日小高甲节目参加晋江实验中学揭牌及南区中学20周年庆典演出;2016年1月8日,象山小学的高甲戏《婆孙答》等节目走进凤安幼儿园;2016年5月在安海早毓小学召开的市级教委会上,与金井瀛洲小学的人偶同台表演;2017年4月6日带着小高甲《戏丑逗趣乐无穷》和乐器演奏《管甫送》到永和邵厝小学参加传统文化成果交流;2017年5月我校带着校本课程小高甲戏《戏丑逗趣乐无穷》《女丑十八法展示》参加晋江艺术实验幼儿园的戏剧节开幕式;2017年5月19日,带着小高甲节目到晋江一中参加晋江戏曲文化进校园启动仪式;2018年5月28日《戏丑逗趣乐无穷》走进安海养正中心小学参加泉州市闽南文化进校园主题活动的展演。

4.立足课堂促进专业化提升

我们还尝试开设与高甲戏有关的课例,也取得了初步的成效:2015年1月3日,我校艺术老师童晓芬到晋江少儿图书馆授课,授课内容为《高甲小戏迷》,通过教学活动互动,初步感知高甲戏女丑的基本特点,感受体验高甲戏女丑的基本步伐与动作,从而使孩子愿意参与表演,体验活动的乐趣,深受家长及少儿图书馆工作人员好评。2015年5月22日学校闽南文化周,汤晶晶老师提供一节五年级艺术课《百花齐放》,通过教学让学生感受京剧与高甲戏唱法的不同,童晓芬老师提供艺术课《“丑”角拾趣》,将女丑十八法的部分动作有趣的再现。体育课上,我们创编了一套富有高甲特色的高甲风韵操丰富学生的大课间活动。

四、立德树人、丰富育人途径,全面深化特色办学

在高甲戏表演中,我们引导学生学会对角色的认识,学会对历史的认识,对和平的关注,让学生在表演中明辨是非,明白善恶,学生的参演过程其实就是一个自我教育的过程,因此高甲戏教育是立德树人的有效渠道。

1.实现了全面育人

我校是一所只有294名学生的学校,其中来晋务工人员子女就占88%。我们秉承“同在蓝天下,共爱一个家”的理念,把“高甲风韵大课间”活动作为全面推进学校体育工作的突破口,每周二到周五上午的大课间时间,全校学生都做高甲风韵操,所有的活动都面向全校学生,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和本地学生一样,都能在同样的条件下学习晋江的传统文化,并在学习中提高艺术鉴赏力。坚持让学校每一个拥有不同文化背景的来晋务工人员子女都加入学习高甲戏的队伍中,不管是学习表演高甲戏,还是乐器演奏都一视同仁。在表演中每一个孩子都在演绎他们自己的角色,每一个角色都是主角,大家通力合作;角色不分主次,时间不分长短,只要全身心参与其中,都是一种投入、一种创作。老师就是带着孩子们在戏剧教育的过程中,去发现自己完善自己。

2.实现了个性化育人

高甲戏涵盖了音乐、美术、历史、科技、语文等多个学科的知识,让学生尝试表演,根据每个学生的知识文化背景、个人性格特征、外形特征等个性化的元素,特别是在平时学习中的个性化表现,通过引导到戏剧角色的扮演、故事情境的虚拟,找到适合个人扮演的角色,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同时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自我控制能力,让他们以更好的态度应对人生每一个挑战。之前不少学生存在一些问题,如学习兴趣不高、上课积极性差、不愿与他人合作等。通过小高甲特色的普及,让学生参与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更好地发现自己的优点与缺点,让他们明白表演不是只有像与不像、美与不美的问题,还要在参与的过程中认识自己。

五、梳理提升,多维传承,持续推进特色办学

因罗裳片区改造,象山小学将于2019年春整体搬迁到投资将近一个亿的新校区,19年来象山人的坚守,在这样大好机遇下,正整装待发,对小高甲办学特色加以梳理提升,为晋江的传统文化的持续推进继续奋进。今后有以下几方面的思考:

1.进一步提升师资队伍的专业程度,形成外聘和自主培养相结合的模式。

2.进一步丰富课程体系的素养厚度,加快基础型和拓展型的课程群建设。

3.进一步拓宽高甲艺术的传播广度,积极参与公益演出和各种展演辐射。

4.进一步加大原创剧本的开发深度,紧扣核心价值观和立德树人的内涵。

5.进一步加强高甲成果的研发力度,力求让高甲产品化和学生自主研发。

李嘉诚说:明天是世上增值最快的一块土地,因它充满了希望。

莎士比亚说:本来无望的事,大胆尝试,往往能成功。

十九大报告指出:要从家庭做起,从娃娃抓起,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高甲戏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闽南文化的精髓,需要得到广大晋江人、新晋江人口口相传以保护与发扬。作为一所国家级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我们更应该有信心扎实推进创建工作,以课程教学为基础,以实践活动为载体,以师资队伍建设为支撑,以辐射带动为拓展,以成果展示为助推,坚持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将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打造成本校的美育特色和品牌。我们更加有理由相信在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下,在剧团的大力支持下,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我们一定能让高甲戏这宝贵的传统文化艺术瑰宝在我们的下一代身上熠熠生辉。

(责任编辑:刘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