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工作坊教学中的团队合作研究

zoޛ)j首工作坊中团队合作的特征,为更好的在设计教学中组织设计工作坊提供参考。分析了设计工作坊的团队组成特点,总结出了人员结构与领导力两个分析维度;使用口语分析的方法获取了两组设计工作坊的讨论资料,并使用链接表记(linkography)的方法进行了分析,分析的维度包括观点表达、争议解决、设计目标促进等。得到设计工作坊团队合作的特征和发现。本研究的发现可以为更好在教学中的组织设计工作坊提供参考关键词:设计工作坊团队合作链接表记心理功能领导力

中图分类号:TB47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2019)11-0114-03

一、研究背景

工作坊(workshop)直接含义是一个将各种物料按照一定的工艺流程加工成产品的场所。通常是指由几个人进行密集讨论的集会,需当场作练习,有项目成果产出的会议型活动。工作坊的优势在于可以集中团队力量、集中时间精力来分享知识体系或经验。近年来,各院校展开多种形式的联合课程设计、设计工作坊、短期课程培训班等国际合作课程实践活动。这些国际学术交流与跨国教学模式对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团队协作能力均具有重要的作用与现实价值。设计工作坊关注产品设计的前期研究和互动式探讨,工作坊中的每一名参与者既是用户也是设计师,通过设计团队间的沟通合作发现设计创新点提出创意,并利用设计工具进行细节设计提出概念模型。在团队合作的过程中,设计工作坊团队成员之间的互动协作关系将直接决定设计成果是否具有较高品质。因此如何在紧凑的时间内创造最大的设计价值至关重要。近几年有很多关于设计教学工作坊的流程、方法等方面的研究。但对于工作坊中人员以及团队方面的研究还稍显不足。本研究关注在分析团队合作中成员的知识背景、经验、参与动机以及性格特点,并为工作坊人员结构提出相关建议,对接下来工作坊的开展具有指导意义。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本次研究基于清华大学主办的LeNSin国际可持续项目进行。LeNSin项目的核心主题为“可持续产品服务系统设计”和“分布式经济”,即“基于分布式能源与制造的可持续产品服务系统创新设计”。本次课程为期10天,教师组由来自LeNSin项目机构的国内外专家和相关领域国内合作企业的专家组成,课程招收50名参与者,全部来自LeSin国内外合作院校的设计专业相关的学生。本次课程采用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部分包括创新设计的理论与方法、产品服务系统设计的工具与方法、分布式经济的理论与实践、分布式能源的现状与趋势等。学生团队采取跨院校跨国别的编组方式进行小组设计练习。最终成果以公开汇报和展览等形式进行。50名参与者分为10个小组,均接受同样的课程学习;其次在整个设计过程中,各个小组运用的设计方法、工具皆相同;且分组公平,同一院校的学生被均匀分配到各个组中,确保设计能力无太大差异,最后输出的设计成果均由教师和专家组成的评审小组进行打分,分数高低不等。本研究将LeNSin项目中的部分小组讨论进行了记录,使用口语分析的方法对其进行了了与团队合作相关的分析。

(二)研究框架

1.针对团队成员结构的进行分析:在这一维度的分析中,使用心理功能概念对参与工作坊的团队成员进行分类。在MBTI的概念系统中,任何人在意识状态下,都有四个基本的心理功能:也就是来自荣格理论的感觉,直觉,思维和情感,它们构成了我们心理活动的基础,我们每时每刻的活动都来自于这些心理功能的利用。感觉型的人实际、具体,关注真实具体的事物,谨慎缜密的得出结论,相信实践经验。直觉型的人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关注事物的意义和模式,快速得出结论,相信灵感。思维型以逻辑的、分析的方式考虑事情的前提和后果。情感型喜欢设身处地考虑决定的影响,赞扬他人,创造和谐。自此基础上,可以根据团队成员的四种基本心理功能进行团队合作效果的分析。

2.基于团结队成员的领导力进行分析:当前针对设计领导力的文献研究仍是针对团队本身设计能力提升,并不關注领导者对于设计团队成员的影响,例如:通过构建优良的设计领导力,使设计作为企业的内在理念贯穿于日常经营和企业文化中,才能最终指导企业在品牌定位、远景规划和竞争策略等项目上的制定,创造出有市场领导力的产品,同时通过这些产品来建立企业品牌在市场中的领导性地位,充分显示出以设计创新为导向的企业经营模式所带来的优越性。或是构建企业设计领导力五个环节:设计领导型的领导者、建立设计的重要地位、将设计并入各项经营要素中、形成追求卓越设计的企业文化、全面提升企业的设计能力。这五个环节并不是独立存在的孤立体,它们之间有着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

但是设计团队与其余团队一样需要整体的团队合作,领导者不能单纯的从品牌或是经营模型分析设计中的领导者作用,因此本文通过分析领导者在设计团队产生的效应性影响分析领导者如何更好的促进团队整体协作效应,影响效应分成以下四个方面,最终通过影响团队整体推进设计进度,即:认知效应:即团队领导帮助团队理解任务,更好地搜索和处理信息,建立精确的共享心智模型。这些装备使团队具有解决问题的集体知识能力;激励效应:团队领导者设定高绩效目标并提供各种策略来达到这些目标。这些影响也会带来更大的“团队效能”(相信团队实现目标的能力)和凝聚力(对团队的承诺);情绪效应:即团队领导鼓励情绪控制规范,从而减少完全冲突,即使意见不同,条件紧张。协调效应:即团队领导将成员的能力与角色和活动相匹配,提供反馈,并汇总其贡献。

(三)研究工具。本次研究采用口语分析的方法,课程过程中对项目工作坊中的团队讨论过程进行了录音记录,课程结束后我们挑选不同的小组录音,运用链接表记(1inkography)方法制作50分钟链接表,从中截取10分钟分析小组成员哪些特征对设计工作坊进展有影响。

链接表记(Unkography)是近年来设计认知领域较受关注的一种研究设计认知和设计准理的口语记录数据分听方法,基本概念如图1所示:

该方法是通过确定和分析团队讨论移动(Move),步骤之间的关系链结点(Links)和形成较多关系链结构的关键移动(Critical move.简称为CM)。一个组块(Chunk)是连续移动(Move)之间的链接,几乎完全在彼此之间形成链接,并且松散地或不是都与其他动作相互连接。通常,块是由十二到二十个移动之间的序列创建的,但有时它们更长并达到三十个。链接表记(Linkography)具有的组块(Chunk)越多表明讨论结构越清晰,没有大组块的链接图表示结构不良的过程,并且表明设计思维和推理效率低下;锯齿(Sawtooth)是多个移动间形成连续链接。指在这一点上的思考是非常线性的,一个事情导致下一个事情,每一个动作都对刚才所说的或完成的事情做出了反应,没有更全面的观点。而图形中出现网格(Web)则表示成员们在这一问题上进行了多次反复的讨论,并产生了相互链接的观点。

使用链接表记工具,可以描绘出设计师在进行讨论时的思维轨迹,以及在获得观点过程中中的认知行为以及模式。对于本研究而言,通过分析不同小组讨论的过程,可以发现不同心理功能以及不同领导力类型的设计学生在工作坊中的表现以及对最终结论形成的贡献。链接表记方法目前被广泛应用于对小组创意活动的研究中。

三、研究过程

研究过程为对各小组的讨论进行录音与分析,并形成链接表记图形。并基于讨论的内容以及最终的讨论结论,分析每一个参与者在讨论过程中的表现以及作用。并通过对这些发现的讨论,总结出设计工作坊团队组织的特点与未来建议。以下两个部分是截取了两个小组的讨论,并分別从参与成员的心理功能以及领导力的角度进行了分析。

(一)从设计工作坊团队成员的心理功能角度进行分析。该小组的参与成员类型如表1所示:

1.讨论过程记录与生成的链接表记:截取的10分钟口语记录数据,利用Linkography的方法进行整理分析,如图2所示。

在关键移动(CM)分析的分层机模型的要求中,采用的分析分为三层,根据关键移动(CM)占总移动点(Move)的20%,判定关键移动的阈值在4、5、6这三种,即当某个移动(M)在同一单元内形成的前链结(<)或后链结(>)数量大于等于阈值时,则认为步骤M为该阈值下的关键步骤(),记为CM4、CM5、CM6。小组的关键步骤分布情况整理成表2所示:

2.讨论过程的分析:由表2可见,小组成员对团队项目正向推进强弱为Y>H>d.图1链接图可看出Y在小组讨论中表现最活跃,经常提出新点子,对项目推进起主导作用;讨论过程中出现了5个锯齿(Sawtooth),表示一直在一个接一个问题紧密讨论,但是未聚焦到某一点上,问题发散不集中,降低讨论效率;但是由于H、D两个人逻辑思维能力强、做事严谨、擅于沟通总结,因此出现了多个组块(Chunk),此段Linkography中有2个小型组块,即M140-154.M169-178.每一个组块代表对此阶段讨论的小结,整体为1个大型组块M140-178.表示讨论过程中既发散又集中,结构清晰且一直在向前推进,效率高;Z同学全程都有参与,但只是针对上一话题进行回答没有提出新的思路,对项目未起到推进作用。过程中很少出现孤立的点,说明成员间很愿意接纳他人的观点并展开讨论,小组成员之间积极合作,互相配合。关键移动(CM)都聚焦在前半段,说明此段讨论激烈,每名成员都积极思考。

3.心理功能对于小组表现的影响:成员间初次合作彼此磨合期促使项目顺利进行的特点是成员之间虽然各有不同,但都重视他人的感受和需求,不偏执,擅于协调沟通。结合表1小组成员背景的介绍,可得出小组成员对项目进行中造成影响力强弱差异的主要因素是小组成员背景,包括知识背景、经验、动机和性格。Y、D、H对项目都有正向推进作用,Z在小组中未发挥关键作用的因素主要是所学专业为交互设计,对可持续产品服务系统设计无经验。Y由于是艺术设计背景区別其他三位成员理工科背景,思维更活跃且有经验,因此討论中参与度和主动性最强,经常提出新想法。H和D有项目、团队合作经验,专业都是产品设计,理工科背景逻辑思维能力强,相比Y的活跃思维对项目正向推进较弱。Y、H表现突出还有来自外界因素的影响即导师的参与,促使他们有表现的欲望。

从心理功能角度来看,团队合作需要异质的团队,即需要具有技能专长的成员,也需要具有解决问题和决策技能的成员,他们能够就解决问题的众多建议进行权衡并迅速作出有效的决策,同时团队需要具有善于聆听、反馈、解决冲突和协调团队人际关系技能的成员。

4.团队合作建议:在确定团队成员与组织团队过程中,需要招募具有较强的专业相关背景者、有相关项目经验、团队合作经验者在设计项目推进过程中更能发挥良好的作用;此外参与者的动机也是提高设计项目进展效率的一个因素,例如想在团队面前表现自己、丰富自己的作品、结识一些朋友等欲望;最后分组时要注意成员心理特征的异质性,主要兼顾直觉型和思维感觉型两种类型人群,单一构成不利于推进项目前进。团队成员的合理搭配可以有效地提升团队合作水平。打造优秀团队关键是团队成员的互补,注重成员的合理搭配。

(二)从设计工作坊团队成员的领导力角度进行分析如表3。从表中可以看出改组的四位成员从教育背景到工作经历都有差异。其中M曾经有两次创业经历,现在正在运营一家设计公司,因此对于LeNSin课程包括团队管理经验最为丰富,同时从学校水平也在组内相对较高。5曾经有一年工作经历,但是与设计无关,可是在人际关系和团队合作方面相对较强。L与Z无工作经验,但是之前接触过类似的课程,因此与此相关的方面有一定经验。

1.讨论过程记录与生成的链接表记:由于在最初大家都不互相了解,团队尚未磨合紧密时对领导力的体现最为突出,因此提取团队在制定设计方案阶段的讨论进行样本分析,时间节点为导师已提供初期的问题方向,每个团队分别确定自己的具体设计问题,借助链接表记图表来表示讨论过程,如图3所示。

图中在进行CM分层,在本次讨论的分层中取值分别为4、5、6三种,即当某个讨论节点(Move)在同一单元内形成的连接个数大于3时记为关键步骤,如表4。

2.讨论过程的分析:由上表可分析得出对项目推进影响顺序为M>S>L>z.而在交流的最初阶段L与Z参与度最高,链接表记形成网格(Web)模式,前进点(Move)密度较高,但是这段交流对设计方向的确定却并没有太大帮助,反而可以说阻碍了设计的前进,如果对于内容进行具体分析的话不难发现本段的三位主要参与者并没有推进设计前进,而是在对自己之前进行过得项目包括教师所讲的内容进行重复,但是没有新的理念体现出来,之后M参与进讨论,链接表记形状转变为形成组块(Chunk),与后面的联系更加多样同时多个子问题被合并了,快速的推进了项目的进程。删除图中A代表指导教师,由于指导者并未包含在设计组内因此并未加入前文表格,但是从曲线分析不难看出老师参与进项目讨论后很,陕速的督促组员集中问题进入下一个讨论阶段,因此设计中的领导者应不单纯是小组成员(设计师),领导地位的人员参与可以明显推进设计进度。

3.领导力小营对于小组表现的影响:对之前的讨论分析不难发现M设计师在团队推进中处于领导地位,主导设计方向同时整合团队。依前文所述在工作坊项目中领导者应对团队产生四种影响效应,本节具体分析在确定设计主方向时,M设计师如何发挥这几个效应的。同时分列出几位设计师在团队协作中产生的正负两面的影响,如表5所示。

4.团队合作建议:在设计工作坊的进行的过程中,工作坊项目组中的领导者要掌握各种技巧推进项目进度。现有的设计方法中的领导力效应研究大部分针对于建立模型,但是领导者不仅要能够,陕速推进设计,更要能通过认知、激励、情绪、协调四个效应影响整个团队,这样才能更加快速、平稳的推进设计项目向前运行。同时,除了在工作坊这种短期集中的设计项目中团队的领导这需要对团队产生这些效应,在长期的公司设计项目中领导者更需要穩定团队,让每个设计师能发挥出自己最大的能力水平,而不仅只是自己推进项目。在未来的设计方法中研究方向不应只关注设计项目,应更多地发现如何推进团队的协调能力和团队整体性,这样才能从限本上提升设计质量,促进设计进程的推进。

结论

从上面的研究与分析中可以看出,随着工业设计教学跨领域程度越来越深,设计教学中的工作坊团队也逐渐走向多领域、多学科的合作模式,在这一趋势下,关注工作坊的分组与组织也变得更加重要。从心理功能角度看团队合作,需要增加团队成员的异质性,即具有不同的心理特征特点的团队成员进行组合;从领导力因素角度看团队合作,需要关注不同的团队成员在合作过程中的领导力表现,促进正向的领导力。本次研究仅仅从较小样本的观察中获得关于设计教学工作坊团队组织的发现,未来的研究应该建立在更加广泛的具有代表性的样本数据之上,并目可以从更多的角度探索对于设计教学工作坊团队组织的特征、模式以及帼应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