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校园文化为载体构建新型德育管理模式

【摘要】新形势下,学校德育管理工作面临着一些新问题和新挑战,需要我们积极探索和构建新型德育管理模式,运用校园文化建设来陶冶师生的美好心灵,创造教育的良好环境,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加强品德修养,培养优秀人才。文章就重视校园文化“以人为本、以文明教”的教育功能,在校园文化视觉下探索和构建新型德育管理模式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校园文化;德育管理;构建模式

通过研究我国德育的现状可以看到,一方面是各级的高度重视,另一方面是教育效果的不理想。面对复杂的环境,从新时代背景出发,要使德育适合时代发展需求,顺应社会不断变化的特征,探索先进校园文化建设为载体构建新型德育管理的当务之急。

一、学校德育管理模式的现状分析

(一)管理理念上,看重管理,忽视关怀

许多学校在德育工作中沿袭的是用管理机构权威和教育过程中的教师权威,通过系列规章制度或集体舆论的压力,达到使学生遵守校纪校规,服从德育教师的管理的目的。在学校总是服服帖帖的“听话”的学生,看似很和谐,实际上学生的服从是迫于压力和威力,一旦脱离学校的管束就会我行我素,为所欲为。这种两面性的管理方法极易导致学生的双重化。

(二)德育教育内容上,重视抽象忽略具体

德育内容是学校德育教育的核心。但现在许多学校在德育工作中的德育内容仅仅是提出一些提纲挈领的目标,指明培养学生的基本方向,目标过高,内容过于抽象,缺乏层次性和针对性;过分强调社会价值,忽视学生个人发展的价值,从而极易导致德育内容方法不能满足学生的心理发展需要;德育目标上,看重知识,轻视能力。

(三)德育途径上,注重课堂,忽略实践

新形势下,多数学生对待社会的现实问题,对待书本现成理论有自己独特的想法,不同的想法对应不同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也有不同的追求和向往。在这样的现实背景下,以课堂为主要平台,以教师为中心的教条式说教和布置任务无法真正关注学生的内在需求和情感,无法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社会,必然会导致学生对所学产生怀疑,从而使得德育工作的实效性无法得到保证。另外,目前很多学校的德育评价机制片面强调德育评价工作中的可操作性,制定考核标准,量化手段,考核学生的品行。在评价学生品德时,习惯于用既定标准及打分、贴标签,而不注重诊断性发展性的评价,这种忽略学生的道德发展,忽略了用实践去重新检验质量评价标准,难以科学有效地衡量学生的真实德行水平,容易引发学生对德育的抵触和不认同。鉴于目前德育管理模式的分析,笔者深刻感受到德育管理模式的创新急需突破。

二、积极对校园文化中所蕴含的德育资源进行挖掘

校园文化是一种环境文化,是学校师生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积累并创造而形成的具有学校育人特色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结晶,具体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和活动文化,具有强烈而自然的话语功能,是学校德育目标实现的保障。

(一)校园文化为学校德育营造环境氛围

学校德育目标的实现,离不开一定的环境和氛围。“润物细无声”,我们的对象在长期环境中受到熏陶。整齐洁净、美观大方、富有特色的校园环境使人心旷神怡,精神焕发,能够增强校园主体对学校的自豪感和荣誉感,建筑、花草树木的合理规划,名人警句悬挂,人物雕像矗立,让每一组书画、每一株树孕育的境界营造和谐的环境氛围,达到影响人、教育人的目的。

(二)校园文化是学校发展进程中创建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一定形态的校园文化必然对学生产生一定方向的引导,它使信念价值观等在校园主体内新形成一种心理定式,构造出一种响应机制,形成具有较强凝聚力的群体文化。作为一种群体文化,它具有无形的激励功能和示范效应,能通过文化氛围的创设激励校园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形成你追我赶的激励环境,对师生的思想品德影响很大。同时,这种群体文化一旦形成,会产生巨大的力量,使积极健康的文化得到张扬,促使校园良好风气的形成。

(三)校园文化为进一步探索学校德育的创新提供了重要视觉

作为一种环境文化,校园文化通过教育化的结合、互补,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感染和陶冶师生,施加积极影响。利用校园文化主题进行积极引导,在广大师生中形成强大的精神动力和对学校的归属感,实现德育教育的寓教于情。通过校园活动、实践活动等多种载体,在校园文化的积极参与中完成对学生的教育和引导,实现寓教于乐,明显区别于通过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直接的、显性的德育方式,更能最大限度地调动校园主体的积极性,往往更容易得到广大师生的认可,为进一步探索学校德育的创新提供了重要视觉。

(四)校园制度文化为学校德育提供制度保障

学校的工作离不开以制度文化为基础建立起来的常规管理。学校德育目标的实现依赖于校园正常的秩序,保障校园制度是校园主体的行为准则,一旦形成会产生制动效应,促进校园各项文化活动的有序進行。

三、以校园文化为载体,构建新型德育管理模式

(一)以校园文化为载体,重建新型德育管理理念

德育理念决定德育管理模式,理念是学校德育模式的核心和灵魂,是德育实践的直接引导,也是构建学校德育新型模式的理论先导。因此,学校德育模式构建的关键在于形成一种能充分体现学校德育宗旨和目标理想的德育理念,并在此指导下寻找学校德育模式构建的基本依据和具体内容。新时期的德育模式构建应立足于解决学校德育低效的困境,形成贯彻学校素质教育宗旨,着眼学生的主体性提高和素质的全面发展,为学生提供品行形成和人格发展经历的新理念,并在此引导下探索学生德育创新模式的具体架构。

(二)以校园文化为载体,科学配置主题内容结构

德育目标、德育内容、德育途径和德育方法、学校的师资环境体系也是构建学校德育模式的主题。构建学校德育模式,落到实处,就是制定符合学校德育理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德育目标以及为实现德育目标,确定适宜的德育内容,选择合适的德育方式,方法的优化,对于外部环境等方面的打造。一句话,德育目标的实现得益于各种力量的相互配合并有机整合发挥学校德育的功能,实现学校的持续发展。

(三)以校园文化为载体,制定评价机制

组织全体班主任出谋划策,制定德育管理模式和量化评价标准,利用科学的方法以及正确的途径,多方面收集并合理整合各种德育教育材料,对德育活动过程以及成效的价值做出正确的判断,建立正确的评价机制,使学校德育模式不断趋于完善。这就意味着学校德育模式变革不仅是一种理论研究,而且是研究者的理论实践模式本身应具有某种实践的有效性,必须落实在学校的具体实践中,并通过具有成效的评估,通过德育工作者对于评估对象的反馈,对模德育模式进行调整,才能促进德育管理模式的发展与完善。

【参考文献】

[1]杨健艳.对新时期高效校园文化德育功能思考[J].晋中学院学报,200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