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德文化浸润心灵提升特色校园文化探赜

摘 要:文章从加强领导、提高认识、确保“新八德”教育活动落到实处,强化宣传、制定方案、营造良好“新八德”教育环境氛围,找准定位、设计载体、确保“新八德”教育活动扎实开展,建立机制、成效推动、确保“新八德”教育深入持久开展等方面研究切实将“新八德”文化与德育工作合理整合的方法,并使其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从而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关键词:“新八德”文化;教师队伍;校园文化;特色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8)02-0005-01

为了全面提高教师队伍育人水平,培养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学校要积极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结合实际,系统谋划,扎实推进,切实将“新八德”文化与德育工作合理整合,将“新八德”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以德促智、学生自治、教师无为而治的教育成效,从而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一、加强领导,提高认识,确保“新八德”教育活动落到实处

为了把“新八德”教育工作切实抓好、抓实、抓出成效,学校要积极组织班主任参加《学校新八德教育体系》教学应用整体讲解培训和高效教法的落地培训学习,使与会教师对这套体系有全面、系统的了解和掌握。首先要召开班子会,成立“新八德”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分工,细化责任,做到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主管主任全面抓。其次,要组织召开全体教师大会,会上传达“新八德”教育活动的指示精神,让教师充分认识到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各教研组要制订教师学习“新八德”读书计划,向教师发放“新八德”教育相关书籍和材料。同时,把“新八德”教育定为政治业务学习的主要内容,集中学习和自学的形式使教师都深入了解“新八德”教育的内涵和对学生教育的重大意义,从而增强教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强化宣传,制定方案,营造良好“新八德”教育环境氛围

为确保“新八德”教育实践活动有章可循,学校要结合实际,制定实施方案。为了营造良好的“新八德”教育教学环境,学校要编写“新八德”教育校本教材,同时结合“新八德”活動精心设计校园文化长廊。可以在红领巾广播站增加专期,增设专栏,利用“新八德”讲师团的视频教材和学习资料定期组织学生收看和学习,并利用晨会、班队会、国旗下讲话等阵地进行宣传,让学生熟悉和掌握“新八德”具体内容,使校园“新八德”氛围更加浓厚,使学生时时处处接受熏陶,做到时时教育,处处育人。

三、找准定位,设计载体,确保“新八德”教育活动扎实开展

学校要以“新八德”教育内容为抓手,以学生行为习惯养成为重点,以传统文化为载体,以班级管理为核心,将“新八德”教育常态化、具体化。一是“新八德”教育与教学相结合。采用课前与课上,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的形式,通过有效渠道将“新八德”教育渗透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二是“新八德”教育与学生养成教育相结合。学生习惯养成的过程就是对“新八德”内容的实践过程.学校将“新八德”素质教育与学生养成教育内容和体系紧密结合,以班级管理为重点,按照知、情、行三个层次目标,落实到对学生的日常管理教育中,使“新八德”教育与养成教育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同时,把《弟子规》、论语、古诗词等作为学生每天晨读的内容;在学生中开展了说好“三句话”、行好“三个礼”等实践活动,使每名学生都会用10字礼貌用语,从而将“新八德”教育潜移默化地注入到学生的心中。学生通过亲身体验、交流实践,弘扬传统道德文化,既学会学习,又学会做人做事。三是“新八德”教育与节日教育相结合。学校把校少先队作为践行“新八德”教育的主阵地。利用各种节日契机,结合“新八德”教育内容开展主题活动,陶冶学生高尚情操。比如召开弘扬“新八德”文化主题班队会、举行“弘扬八德精神、塑造优秀自我”和“美德在我心中”演讲比赛等活动,让学生们真正领悟“新八德”教育的内涵。四是“新八德”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要充分发挥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网络,通过召开家长会、利用校讯通和电话家访等形式,来规范和约束学生的养成教育和礼仪教育。

四、建立机制,成效推动,确保“新八德”教育深入持久开展

为深入推进“新八德”素质教育广泛、深入、持久地开展,学校要建立“新八德”教育的监督机制、激励机制和评价机制,教务处负责教师评价,政教处负责学生评价,评价结果纳入教师职称评定和绩效考核之中。评价围绕四条主线推进:一是构建以教务处、教研组、学科教师为主体的课堂主渠道德育主线。二是强化以政教处、年级组、班主任为主体的管理主渠道德育主线。三是形成以大队部、值周班、班委会为主体的学生自我教育主线。四是完善以学校、社区、家庭为主体的社会力量参与的辅助教育主线。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新八德”文化创建活动中,要时刻践行“立德树人”育人思想,紧紧围绕传统文化这一主题,抓住学生的年龄特点,采用丰富多彩生动有趣的形式,全方位、立体化、多角度、阶段性地展开“新八德”校园文化这幅壮丽的画卷,让学校的“新八德”教育更丰富多彩、更富有成效,为社会培养德才兼备的合格人才。

参考文献:

[1]赵志国.我国小学学校特色教育建设模式的思考[D].山东师范大学,2008.

[2]孙永新.加强师生紧密接触开创立德树人新局面[J].高教学刊,201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