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借家庭小分队,,开启研学之旅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研学旅行是儿童集体参加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的校外参观体验实践活动,是一种通过集体旅行的方式开展的研究型学习的校外教育活动,是综合实践育人的有效途径。

幼儿园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重视儿童的研学旅行和寓教于乐的课外实践活动,对于拓展幼儿视野,加深幼儿与自然和文化的亲近感,培养幼儿主动学习的能力以及促进幼儿的社会性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

我园在探索以泉州海上丝绸之路(以下简称“海丝文化”)为丰富内涵的园本课程建设中,借助家庭小分队的形式,结合幼儿园的课程特色和班级主题活动,开展了泉州海丝文化研学之旅。在教师的引导下,家长带领孩子走进历史文化名城——泉州的各处景点、博物馆、图书馆、科技馆等,在走进泉州、了解海丝文化、了解泉州历史的研学旅途上,共同感受、探索、学习、成长。

寻找共同兴趣,引导建立家庭小分队

李生兰在《幼儿园与家庭、社区合作共育》中提出,据研究结果发现:孩子的发展水平与家长的参与度基本上是成正比的。即,家长越多地参与幼儿园的活动,幼儿的发展水平相对越高。在新的历史背景中,家园的合作需要建立新的模式,这种模式要充分整合和利用家长教育资源,最大程度地发挥家长的教育作用,保证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同步发展。

作为国务院首批历史文化名城、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世界宗教博物馆,全球首个“世界多元文化展示中心”城市,泉州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拥有众多的文物古迹。全市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31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31处,是闽南文化的主要发源地和保存地,是闽南文化的核心区和富集区。如此丰富的内容要靠幼儿园组织参观体验,可能性不大。

为了充分发挥家长的教育作用,在我园泉州海丝文化特色的园本课程构建过程中,家庭小分队成为课程推进的一种重要形式。

家庭小分队是在幼儿园的倡导与帮助下, 一个班级的幼儿家庭中,三五个组成一个小分队, 围绕幼儿发展目标,以小分队的形式配合幼儿园开展活动,家园合作共同促进幼儿的发展。

在教师的指导下,班级家长根据共同的兴趣爱好,以及家庭住址、家长资源的分布情况等,以自愿的形式进行组队,每队3~5个家庭,可相对固定,也可以灵活调整,家庭之间在平等、互助、合作中完成家园共育的目标。

利用成员少、方便组织、兴趣共通、资源共享等诸多优势,在周末或节假日,教师发动和指导幼儿家庭有计划地进行参观考察,以家庭小分队的形式带着孩子一起出游,走进泉州的各处景点开展研学旅行活动。这不仅充实了家长的假日生活,也给孩子带来了丰富的知识和快乐的体验,增进了对泉州的认识和了解,拓展了知识经验,促进社会性的发展,萌发爱泉州、爱家乡的情感。

家庭小分队的活动形式有效弥补了幼儿园教育上的不足,实现了园内教育和园外教育的相互补充和相互融合。

围绕“海丝”主题,制定研学计划

研学旅行是一种有计划、有目的的活动,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旅行,一是学习。旅行自然是孩子们的最爱,平时家长带着孩子出去旅行,大多只是为了放松身心,没有太多其他目的。

研学旅行则是在放松身心的同时,要获得相应的知识和经验,是一种寓学于乐的活动。在海丝文化特色课程的构建过程中,孩子需要通過直观感受泉州的著名景点来了解泉州的历史文化。如何从泉州本地众多的景点中,选择适合孩子研学的内容,让旅行符合孩子的发展要求,让旅行和课程有机结合,需要在活动前教师和家长一起商讨策划研学旅行计划。

一般来说,研学旅行计划的策划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结合班级主题活动进度,制定学期(或学年)计划

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结合班级海丝文化主题开展的进度选择景点内容,规划一个学期或一个学年的活动计划。

不同年龄段孩子的兴趣和爱好是有差异的。小班孩子喜欢感性的自然景观,比如,春天到森林公园看看桃花,到海丝动物园观察各种小动物等;大班孩子喜欢比较具有探索性的研学之旅,活动内容可以是到泉州海外交通博物馆去考察泉州湾古船陈列馆、泉州宗教石刻馆、中国舟船世界、阿拉伯-波斯人在泉州陈列馆等馆藏资源,了解迄今国内发现年代最早、体量最大的宋代海船,也可以到泉州市科技馆去感受现代科技的发展,去和机器人零距离接触,去探索和了解科学原理。

一般来说,不同年龄班选择的参观景点不同,景点的选择建议遵循由近及远、从自然景观到人文景观,再到历史景观的原则。比如,对于小班的孩子,所选择的景点最好是在市区内,离家较近的地方;中、大班则可以适当增加旅行的路程,选择有一定距离的景点。同一个班级中每个小分队根据各自实际的情况,参观的景点可以不同。

分析景点的文化内涵和价值,制定具体活动方案

学期(或学年)研学旅行计划做好之后,还需要根据每个景点所蕴藏的教育价值进行深入分析,安排好路线、观察(体验)的重点,分析群体里优势资源在哪里等等,让行程具有一定的计划性和目的性。比如,大班孩子参观闽台缘博物馆,景点入口处的卧碑、九龙柱、倒影池,主体建筑的天圆地方设计理念、和平莲、石雕石壁,以及进入主场馆的火药爆破壁画、各个主场馆的主题等等,都需要老师引导家长一起商定,共同制定具体的指导方案,避免参观的盲目性。

在教师的引导下做好研学规划和具体的指导方案之后,整个研学旅行的目的就非常明确,亲子之间在游览的过程中就有了明确的抓手。同时,家长在活动前对景点也可以做更多的了解。

出于安全考虑,教师还应引导家长制定应急预案,真正做到“活动有方案,行前有备案,应急有预案”,确保研学旅行的顺利开展。

开启“海丝”之旅,记录快乐体验

能跟家长一起出游是孩子非常期待的事情。特别是双休日或节假日,因为没有了工作和学习压力,双方的心情是比较放松的,这个时候的体验应该是深刻、难忘的。

如果说活动方案的制定是第一步,那么引导家庭小分队成员熟悉方案就是第二步了。在出游的过程中,孩子的很多时间都是一对一地和家长在一起,那么引导孩子玩中学的任务自然就落到了家长身上。对于泉州的这些景点,很多家长可能都不陌生,但真正深入了解的并不多。家庭小分队的成员事先了解和熟悉景点的具体内容,对于引导孩子参观感知就显得非常重要。

家长必须事先做足功课,在活动前对景点做一个比较全面深入的了解,上网查找相关资料,了解景点的历史文化背景以及主要景物的相关知识,必要时还可提前到景点走走,考察一下。比如,要带孩子到海丝丝绸之路艺术公园(亚洲园)参观,家长就必须事先了解和熟悉海丝公园五湾八景的园区景观布局,以及标志性的主题雕塑——“帆影”的寓意,以便在旅行过程中适时向孩子做一些必要的讲解和介绍。

参观旅游的过程无疑是兴奋的,如何让孩子把这份喜悦和兴奋带到幼儿园,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引导孩子做好过程记录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形式。适当的记录既有助于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品质,也能帮助孩子更全面深入地对景点进行认识。

常见的记录形式主要有三种,一是拍照。当孩子对某个景点表现出极大的兴趣,或者围绕着某个情景展开体验时,如果家长能够用手机或相机记录下这样的兴奋时刻,是非常有意义的,还可以把研学旅行活动中的精彩照片发到微信群里,成为孩子们学习的资源。有时,家长所拍的照片及时传到班级群里时,还会引发其他孩子的共鸣和对话。

二是画画。出游时带上画板,家长和孩子一起就某个景点进行写生,可以帮助孩子更好地认识景物的外形特征。比如,小分队到泉州的千年古刹开元寺参观时,可以让孩子画画东西塔,孩子通过实际景物的观察,能够了解得更深入。

三是统计记录。人文景观中蕴藏着丰富的内容,为了让孩子获得更深刻的印象,家长在出游前可以做一些功课,设计一些简单的统计表或记录表,让孩子在玩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去寻找和记录。比如,亲子参观闽台缘博物馆时,家长可以让他数数大门前的七彩灯柱有几根,量一量倒影池有多大……然后记录下来,亲子之间在这样的互动中增进了解和互动。

分享旅行感受,梳理提升经验

家庭小分队的活动是一种在教师指导下的相对松散的活动,并非强制性、每个家长都必须参加的活动。自从家园合作开展“家庭小分队海丝文化之旅”活动之后,孩子们就一直期待着周末的到来,期待着周末和爸爸妈妈以及好朋友一起走访泉州的景点。

配合家庭小分队的活动,老师在班级设置了一个以“说说我们美丽的泉州”的活动区域,让孩子们把和爸爸妈妈研学旅行中所拍的照片、所画的作品,以及购买的小纪念品等等放到这里来展示和分享。在每天的自由活动时间里,总能见到一群孩子在这里滔滔不绝,或讲或问,有说有笑,非常开心,不仅发展了口语表达能力,社会性也得到了发展。每一次出游,孩子们把自己快乐的出游经历当成故事,把学到的点滴知识当做“大学问”。在这个角落里交流,对于不明白的问题,许多孩子还会找爸爸妈妈咨询,或者和爸爸妈妈一起在网上查找。加之,孩子们所在的小分队不同,周末出游的地方也有所不同,对于不同组同伴的讲述和分享,孩子们同样有着浓厚的兴趣。这种形式,相对于老师组织的集中参观来讲,更深入、更具体、更有探索和学习的价值。

一个阶段之后,教师对孩子们最近一个阶段的研学旅行内容进行梳理,或组织一次集中教育活动,或组织一段简短的谈话。对于大班的孩子,或开展一次小小的知识竞赛,都能起到梳理、提升经验的作用,帮助孩子们更加全面地了解泉州,了解泉州文化。

创新合作途徑,提升家长素质

家长资源是一片沃土,值得我们去盘活和利用。班级的家长来自各行各业,有着各自不同的优势。通过家庭小分队的活动,唤醒了家长的主体意识,转变了教育观念。研学旅行的活动开展以来,不仅年轻的家长主动参与进来了,就连一些祖辈也积极加入,在活动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促进研学旅行的深入开展。比如,在参观大开元寺的时候,佳佳奶奶给孩子们讲述了散落在民间的关于东西塔的传说。孩子听得很入迷,既为那死去的徒儿感到悲伤,也为那徒儿在学习时的不认真感到遗憾。

在参观泉州科技馆的时候,孩子们对馆内声、光、电的现象非常感兴趣,短暂的周末体验根本无法满足他们强烈的探索需求。于是有家长主动提出来园助教,指导孩子开展声、光、电的探索和学习。为了让孩子们体验泉州的木偶艺术,有的家长就留意泉州影剧院演出的公告,主动联系木偶公益演出来园为孩子们表演。

家庭小分队充分调动了家长的资源,并形成了一股巨大的合力,有效推动了幼儿园海丝文化特色课程的建设。同时,海丝文化研学旅行活动也对家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首先是文化修养的提高。一起出行时,孩子们总有问不完的问题,每一处景点所蕴含的历史文化背景,每一个景物的特殊含义,都是孩子们所好奇的内容。出行前家长应该提前做好功课,换句话说,这样的活动是一个孩子和家长共同了解泉州海丝文化的过程。

其次是品德修养的示范。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和孩子一起出行的过程中,家长的行为更是直接暴露在孩子面前,家长文明的举止和谈吐给孩子起到了示范作用。开车遵守交通规则,买票要排队,不乱扔果皮和纸屑……通过家长的示范和引导,从小培养孩子做一个有素质的文明人。

第三是亲子情感的交流。借助海丝之旅,家长和孩子有了共同的话题,在旅行过程中,亲子之间就一些问题展开了“探讨”。在这个过程中,增进了亲子之间的互动和沟通,升华了情感。比如,在参观完海丝公园之后,俊俊和妈妈就广场上的惠女石雕进行了交流。俊俊说:“这些阿姨太辛苦了,她们要挑起这么重的石头,泉州太美了,我们要热爱这里的环境。”看到妈妈因为穿了一双新鞋走到最后快走不动了,俊俊心疼地对妈妈说:“妈妈,你就在这里休息,我和叔叔阿姨一起走,等参观完成了,我们再来这里接你。”

围绕泉州海丝文化特色课程的构建与实施,以家庭小分队的形式开展研学旅行,创新了家园共育的途径,落实了家园共同的目标。现在,交流与分享双休日研学旅行的体会,成了孩子们晨间、午间谈话的重要话题。孩子和家长总是盼望着周末能够来得更快一些,家庭小分队带动了成员家庭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促进家园双方为共同的教育话题展开深入的研学活动,提高了家园合作共育的质量,有效推动了幼儿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