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开发地方红色资源之雕塑作品的美术鉴赏课程

摘 要:地方美术课程资源主要功能是补充国家三级课程的不足,充分利用巴中市平昌县的红色资源,为当地校本美术课程开发找到丰富的资源。本文从现状分析、开发课程的目和开发地方高中美术雕塑鉴赏课程的有效教学方法三个方面分析和论述,提出当地校本美术课程开发的可行性、必要性。

关键词:地方美术资源;刘伯坚纪念馆;雕塑;鉴赏

一、现状分析

“地方美术课程资源,是指在教学对象所处的相对区域中,具有自己独特内容和形式的各种构成美术课程的因素来源。在美术课程改革中,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已成为一个被关注的热点问题。”巴中市平昌县刘伯坚纪念馆以及周围有丰富的红色题材雕塑作品,但就目前当地的中小学美术教育现状来说,还未能进行有效的利用,甚至是零利用率。开发此处的资源并用于美术教学课程,不仅对当地的中小学美术课程有巨大的意义,而且对当地的文化传承也将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从而更好的实施美术的认识功能、教育功能、审美功能。尤其是地方红色雕塑作品本身的人文知识和历史意义,可以陶冶中学生的审美意识、思想情操和精神境界。

二、开发地方高中美术雕塑鉴赏课程的目的

(一)补充国家三级课程的不足,弥补平昌县中学的校本美术课程空缺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出对国家、对社会、对自身有用的人,能够实现自我价值的人,当今的国家美术统编课程实施的是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体制。对于偏远地区、具有当地特色资源、地方学校的美术实施方案还不能够顾及,这就对当地的美术老师有强烈的呼出责任以及使命。美术教育本身就是人性化的教育,是人文、科学、艺术等的交叉学科的最好载体,是最能发现并培养人性真、善、美的特性。而地方美术课程的有效实施,无疑是对平昌县中小学美术课程注入新鲜血液,同时弥补了当地校本美术课程的空白页。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中五个内容体系有:美术鉴赏、绘画·雕塑、设计·工艺、书法·篆刻、现代媒体艺术。具体的模块包括:美术鉴赏、绘画、雕塑、设计、工艺、书法、篆刻、摄影/摄像、电脑绘画/电脑设计。雕塑作为一种特殊的艺术种类,除了具有一般造型艺术的形象物质性和具体直观性外,还具有其他艺术种类所难以比拟的特殊优势,就

平昌县刘伯坚纪念馆的雕塑《军民鱼水情》而言,是一个巨型圆雕,可以在三度空间内生动再现可视、可触、可感的具体形象,雕塑作品不仅可以诉诸人的视觉,而且可以诉诸人的触觉,能引起观者的触觉感知,从而与触觉相关联的质感和量感具有审美意义。

(二)地方美术课程的文化传承

北京市美术特级教师侯令指出:“开发和利用本地文化资源,最好的办法是在日常的美术教学中,把美术资源融入其中,这样的结合既自然,又使学生感到亲切”。有效利用当地资源,开发美术校本课程,是美术文化的基本需要,也是传承地方美术文化的载体,对本土文化的保护和发展有积极重要的作用,不仅可以使美术文化和历史成果得以延续,最重要的是不会让本土文化因为当地经济的发展,时间的推移而变迁甚至消亡。

开发校本美术课程,有效利用当地资源,必然会促使地方美术工作者的大量参与,从而推动当地的美术课程建设,这也是本土美术教师或工作者义不容辞的使命。“在美术教学中,发掘地方美术文化资源,用好地方美术文化资源是对书本知识的有益补充,使学生在本土文化的传承中了解家乡、热爱家乡,提高审美意识与创新能力。”

(三)开发地方高中美术雕塑鉴赏课程的有效教学方法

在雕塑教学中,高中雕塑模块教学的知识比初中的要复杂、深入。由于美术作品的包容性,即使是同样一件美术作品,也会因人的性格、年龄、角度、文化程度等不同而导致鉴赏能力的不同,这里我们主要以高中生美术课程中的雕塑鉴赏课程为出发点,以平昌县刘伯坚纪念馆内以及周边红色题材雕塑为研究对象,拟开发出适合当地高中的美术鉴赏课程。

首先认识雕塑,了解雕塑的主业术语。

1.以学习雕塑的类型为例:比如《军民鱼水情》为圆雕,圆雕是雕塑类型中最常见的形式,是独立存在于三维立体空间的实体,从造型手段及其风格特点来看,圆雕艺术通常表现为写实、抽象、装饰三种类型。石刻标语园的书法属于字体浮雕,浮雕是雕塑的重要样式之一,是在平面上塑造的凹凸起伏的艺术形象,是一种介于圆雕的三维性和绘画的二维性之间的雕塑形式。而浮雕又可分为高浮雕、浅浮雕、透雕等几种形式。比如古巴比伦王国的《汉谟拉比法典》上部为浅浮雕,下部为楔形文字;苏美尔—阿卡德时期的《纳拉姆辛纪念碑》是一座纪念碑浅浮雕。

2.了解制作雕塑的基本材料。常见的雕塑作品有石头雕刻成的石雕、青铜雕塑、木雕、玉雕、竹雕、纸雕等。刘伯坚纪念馆周边的雕塑大都属于石雕,比如《军民鱼水情》,东汉时期的《马踏匈奴》,在纪念馆门口的黄褐色的刘伯坚肖像属于青铜雕塑。

3.了解雕塑的表现手法。雕塑的表现手法一般包括写实、抽象、装饰三种。

其次,学会对比不同的雕塑,从时代背景、类型、材料、表现手法以及情感色彩,几个方面,对比不同的两件雕塑作品,并发表自己的看法。

最后,根据掌握雕塑的基本知识的基础上,能熟练运用雕塑的一般术语分析中西方雕塑类型、艺术特征、风格,以及各个时期代表性雕塑家和代表作品,能口头或书面评价他人作品,形成健康的、个性化的艺术观点。

参考文献:

[1]尹少淳.美术课程标准解读[M].江苏教育出版社,2010,6.

[2]尹少淳.美术教学研究与案例[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1.

[3]陶旭泉.美术新课程教学技能训练[M].科学出版社,2015,1.

[4]陶旭泉.中小学美术有效教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5.

[5]王树良,张玉花.外国美术史(白金版)[M].重庆大学出版社,2012,8.

[6]常锐伦,唐斌.美术学科教育学[M].人民美术出版社,2008,6.

(作者单位:四川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