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路泉州的丰满身影

zoޛ)j馟i_工作人员正在为赴山东进行旅游推介做最后准备。

“一带一路”国家战略提出后,作为海上丝绸之路起点城市,泉州市旅游局以“海丝泉州”为定位打造了多场旅游推介活动。就在7月底,他们组织了旅游企业赴陕甘宁青等丝路沿线城市,开展旅游宣传推介。

努力总会有收获。来自泉州市旅游局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泉州旅游总收入超过300亿元,同比增长17.72%;接待游客量达2523.26万人次,同比增长16.56%。

“一带一路”方兴未艾,泉州随处可见的海上丝绸之路文化遗存得以被重新解读,这座城市也因此被赋予了全新活力。

文化交融微缩沙盘

对于初次到访泉州的游客,一个负责任的问题是:你想看到一个什么样的泉州?

那些一遍遍不厌其烦地在家乡游走的泉州徒步者会告诉你,如何走进泉州的灵魂深处:“用脚走,而不是开车走,才能真正体会到泉州的美。”

“泉州的美,一言难尽。”在徒步者眼中,长焦镜头下过于明媚的阳光与风光迤逦的海岸线很容易把泉州展开成风景秀丽的明信片,只有细心的人才会留意其间的种种历史斑点。

泉州与宝岛台湾隔台湾海峡依偎相望,有长达541公里被誉为“中国八大最美海岸”的海岸线,有保存完好的渗透出不紧不慢旧式情调的古建筑,有充满现代气息的工贸港口,也有老建筑上繁复雕花带来的异域惊异。泉州是闽南文化的发祥地,“满城尽带闽南红”是每个初到泉州的人都会有的惊艳印象;也是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唐朝时,泉州就已成为世界四大口岸之一。

作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城市,自古以来泉州就是东西方文化的交汇之地,各方的异质文化被行者带来,千百年来在这里生长、交替、融合。

这座城市真正的魅力,在其复杂的历史投影中,以及遍布于街头巷尾的种种历史遗迹。由于地理位置的特殊,泉州在中国历史上实际成为东西方文化交融的微缩沙盘。

由于对外贸易发达,古时,泉州遍布外国商人。当时朝廷下令,对外国人“慢侮欺凌者以罪罪之”。于是,外国人在泉州得到最大限度的尊重,异教神信仰并没有受到限制,各种宗教并行不悖。

泉州悠久的宗教历史,注定它不缺乏镜头感,各种异域文化在泉州做了一次小小的“盆景捆扎试验”。

“在泉州,你可以领略到不一样的风景。比如,在佛教寺庙可以看到印度教的雕像,而在出土的伊斯兰教和基督教墓碑上,经常可以发现刻有佛教的莲花图案。”导游小颜介绍。

开元寺始建于唐代,是福建省内规模最大的佛教寺庙,寺内历经千年的唐代桑莲古树依然郁郁葱葱,装饰于梁槽间的24尊飞天乐伎是典型的唐代佛教建筑形象,但在24尊飞天身后却无一例外地长了一对基督教中天使形象的翅膀。

“除此之外,开元寺的石刻上还有典型的印度教形象,在这个并不是很大的佛教寺庙中竟然融合了多种宗教元素,可见泉州对于异教神信仰的超强包容性和开放性。”小颜说。

泉州市旅游局局长张锡坤介绍,中国现存最古老的清真寺不在西北,而在泉州的涂门街。伊斯兰教先知穆罕默德的徒弟三贤、四贤墓葬也在泉州,被称为“圣墓”。

在泉州,有很多关于伊斯兰教的传说。据传,穆罕默德当时对三贤、四贤说:“求知去吧,哪怕远在中国。”于是,二人来到泉州,并最终长眠于此。

谁也不知道,在漫长的海上丝绸之路时期,究竟有多少穆斯林定居于此,他们的后裔不断融入地方文化的同时,也在不断维系着自己的文化传统。他们有的甚至改成汉姓,形成几大在当时颇具影响力的穆斯林家族。“为了融入当地文化,泉州的基督教在十字架标志下加入了佛教莲花图案。”小颜说。

很多建筑本身古朴的外表很容易让人忘记追问它的来由。世界现存最大、年代最久的道教石雕造像老君岩,位于泉州清源山景区,不过,这座采用巨型天然岩石雕刻而成、与大自然浑然一体的作品出自谁手,却无人知晓。

混杂的信仰并没有使泉州失去自己的特色,却出乎意料地使其获得国家首批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世界多元文化展示中心、东亚文化之都等名号,被称为世界宗教博物馆。

丝绸之路的文脉烙印

看泉州,很难按捺得住不去探察它的历史和人文,因为这些痕迹就烙在今天泉州人的日常生活中。

胡家其老人是土生土长的泉州人,在他生命的大部分时间里,都在与一座山为伴。

这座山名叫九日山,坐落在泉州南安丰州镇西面,距泉州市区约7公里。环山皆树,石刻满崖,九日山以“山中无石不刻字”闻名,而其中部分石刻内容记载的正是中国的海外交通史迹。

当很多人想要寻找梦想中的田园生活时,胡家其老人早在26年前就辞掉了人人艳羡的外企管理工作,来到九日山,默默守护着这批珍贵文物,也守护着海丝文化中源远流长的一段历史。

谈起海丝文脉,胡家其可以不厌其烦地聊上一整天,26年时间里,这位老人将自己的全部精力用于研究九日山与海丝文化的渊源。“如果说泉州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那么,九日山则是起点的起点。”他说。

“总共有78块石刻,宋刻就有60块,其中13块记载的是1104年至1266年间的官方祈风盛典。”老人的讲述展开了一段不为人熟知的历史。

烽火中原,马蹄南侵,北方丝绸之路日断,华夏经济中心南移。在唐、五代时便被称为中国南方四大贸易港之一的泉州刺桐港日渐兴盛,不过在当时,远洋只能凭风,中外商船,夏御西南风而来,冬乘东北风而去,故而每到农历四至六月间和八至十二月间,九日山下都要举行隆重的祈风典礼。

“一座高高的祭坛早已搭就,时辰一到,鼓乐喧天,金锣开道,武士、舞伎、彩旗、宫灯、十八般武器次第登场,泉州太守、县令以及市舶司盛衣毕至,上香、进献、念祝文,不远处的海湾上万船云集,千帆竞发。”胡家其老人生动地描绘着当时的祈风盛况。

九日山上最新的一方石刻,是199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派出的海上丝绸之路考察队,在考察泉州后留下的。联合国海上丝绸之路考察员30余人两次来到泉州,目睹了久违的遗迹,并将泉州认定为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之城。

在泉州,与海有关的记忆很多。据统计,泉州有海上丝绸之路遗存多达18处,在全国首屈一指。1974年,泉州后渚港,一艘在海底沉睡近千年的古代木帆船被打捞起来,轰动中国考古界。

《民生周刊》记者在泉州湾古船博物馆见到了这艘古船。这是一艘建造于12世纪的三桅远洋商船,运载着大量香料、药物等从东南亚归来,虽不幸沉没,却为后世留下了难得的实物考古资料。

这艘泉州制造的福船型远洋商船的考古发掘震惊世界,沉船上遗存的尖底造型与龙骨结构、水密隔舱结构、用于操纵尾舵升降的绞车等,展示了当时世界最先进的海船制造技术。

如今,在泉州法石,还有一条石头街,街上曾有一条马可·波罗巷,街外有两座古码头,相传,马可·波罗就是在这里等候季风,满载货物回到他的故乡意大利。

在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大量关于泉州古代对外交往、海洋贸易、宗教文化的史料与实物满载着浓厚的海上丝绸之路文化气息,等待与游客见面。只有亲自来到这里,才能体会这座城市当年红极一时的盛景。

她的美为懂的人停留

“泉州的旅游景点商业化气息并不很重。”导游小颜说。确如其言,在开元寺随处可见拿着书本席地而坐的学生、推着婴儿车遛弯儿的老人,甚至还有三五个调低音量跳着广场舞的大妈,而各种旅游特色产品的兜售者却很少见。

上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城镇化进程加速,旧城改造、旧村改造给遗产保护带来压力和威胁。不过,在泉州,海丝文化遗存一直未遭受过较大的人为和自然灾害破坏,尤其在1982年《文物保护法》颁布后,泉州海丝文化遗址基本得以保持原貌。

在清源山风景区,一位工作人员介绍,即使是为景区内的现有石刻描红,都有十分严格的申报和审批流程。

保护的到位,为泉州后来得以被认定为海上丝绸之路起点城市奠定了坚实基础,对这座城市一系列城市荣誉的取得亦功不可没,因为这些历史遗迹的存在,泉州有了别样味道。

一位名为“轻寒”的作者写道:“泉州是最有味道的文化古城,她淹没在大名鼎鼎的厦门隔壁,却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她没有懒猫和流浪狗,没有赵小姐与张三疯奶茶铺,却有原汁原味的闽南风情和中世纪遗存的海洋文明,她的美只为懂的人停留。”

南少林、惠安女、洛阳桥、蚵壳厝、老街古巷……泉州这座城市保留着她引人入胜的独特感受,千年历史对阵人类一个世纪的生命,足够让人去体验。

8月22日,“海丝泉州·风情惠安”旅游实景推介会在武汉楚河汉街举行,为内陆城市送去了一份来自东海沿海的别样风情。

张锡坤表示,作为海上丝绸之路起点城市,泉州将抓住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先行区”的机遇,开发多样海丝旅游产品。

泉州市旅游局正在编印《泉州市“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构建“海丝泉州”旅游品牌产品体系,发挥清源山国家5A级景区的龙头作用,带动安溪清水岩、惠安崇武古城、德化九仙山等旅游景区,重点推动海丝世博城、惠安海丝文化旅游城、泉州美食城等项目建设,同时推进旅游特色街区、露营地、自驾车营地等城市旅游服务配套建设。

为大力发展古城文化旅游,泉州市把老城区作为一个大景区来打造,做足古城和海丝文章,推动西街片区业态改造提升、城南片区业态更新和新门街特色街区建设。同时,大力开发古城朝圣谒祖游、古城文化创意游、古城街巷游、古城文化体验游,以自行车游和背包族散客游为客源对象,把古厝民宿、街巷创意、酒吧茶座、特色小吃等引入街巷民居。

“一带一路”的契机使泉州的每一天都发生着令人吃惊的改变,这座迅速发展的东南沿海城市,处处在飞快地更新,她全新的面貌里特有的历史斑点,让我们看到一个历史文化名城的丰满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