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文化资源在美术教学中的运用

本文所说的“地方特色文化资源”,是指那些符合一定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可用于美术鉴赏教学,能提高学生人文素养、丰富学生精神内涵的,具有本土特色的优秀书法、绘画、建筑、雕塑、民间工艺、民间风俗习惯、典故传说、古文化遗址等。它们是当地劳动人民长期生产和生活积累而成的,也是当地民众津津乐道的独具特色的文化艺术作品。它们一般存在于通用的教科书之外,但又无时不在人们身边。常言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高中艺术教育能充分利用地方文化资源,是对优秀美术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对教材的拓展,也是当代学生学习美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最便捷的渠道。多年来,笔者在按照《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模块A:美术鉴赏教学目标”的要求,将德阳地方文化资源融入高中美术鉴赏课教学中,使美术教学更贴近生活,更容易为学生所理解和接纳,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挖掘地方文化精髓

作为中学美术教师,笔者认为要深入生活,广泛收集地方特色文化,挖掘提炼其精髓,使之成为美术教学的有益补充。学校所在的四川德阳,人杰地灵、历史悠久,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底蕴。其本土的文化特色突出,斑斓多彩,有一些国家级乃至世界级的艺术瑰宝。比如:三星堆古遗址、德阳石牛公园艺术墙现代雕塑、千年文庙、白马关庞统祠、绵竹年画、德孝城及孝文化、李调元故居、黄继光纪念馆、中江仓山大鼓(仓山大乐)、德阳钟鼓楼等。另外,还有陈述各种历史典故的现代城市雕塑群、德阳地方的民间风俗等。

对此,笔者结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教学内容,融入德阳地方优秀的文化元素,并将该地方特色文化大体归纳梳理为:①以三星堆古遗址为主线的古典艺术发源与鉴赏:重点渲染中华文明的又一古文化发源地——蜀文化发源地,比中原文化早5000年以上。探究其各类出土文物造型与当时的社会文化背景及习俗的关联;②以德孝城、孝文化发源地为主线,重点了解德阳特色的孝廉风尚,并以此宣扬优良的民风民俗;③以千年文庙、李调元故居、德阳钟鼓楼为主线的儒家文化和古建筑文化的传承与鉴赏;④以白马关庞统祠为主线的三国文化及古代战争风云的了解,从中挖掘历史典故,探究当年金戈铁马历史变革中人物的智慧;⑤以绵竹年画、中江仓山大鼓(仓山大乐)为主线,挖掘本地区绘画、地方戏曲、民间服饰及生活习惯中的艺术特色;⑥以黄继光纪念馆、德阳石刻(德阳艺术墙)以及现代城市雕塑为主线的爱国主义教育和雕塑艺术鉴赏。

地方特色文化融入美术教学

高中美术教材中,艺术欣赏涵盖的范围包括绘画、雕塑、建筑、工艺美术等多方面。笔者根据不同类别美术作品的特点,在教学时结合学生实际的生活体验,有所侧重地将精心收集、整理和分类的地方特色文化进行融入;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对身边特色文化的调查和收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其愉快地参与到学习中来。现以高中美术教材中的一节鉴赏课为例,列举将地方特色文化巧妙地贯穿在美术鉴赏教学中的一些具体策略。

在高中美术鉴赏第十四课《百花齐放 推陈出新》中“再塑民族精神的中国现代雕塑”这一章节,以新中国成立后,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创作为现代雕塑鉴赏的先导,将闻名全国的德阳石刻作为地方文化贯穿其中。首先,让同学们展示自己收集的德阳石刻资料,共同讨论并罗列出各个主题雕塑群:牛门、生命之歌、艺术长廊、智慧之光、中华魂、十二生肖大柱等景观。重点赏析运用浮雕、透雕、圆雕、建筑及墙体的各种空间组合,表现自然、生命、民族团结等宏伟主题。墙体全部用石料砌筑,分段组合,虚实结合,韵律恰当,高潮迭起,塑造出一系列既独立又联系的石刻史诗画卷,朴实而宏伟,全长1000多米,高7米。其中的大型浮雕《生命之歌》,由“四季”“飞马跃瀑”“人与自然”三部分组成,表现出人类与自然原本和谐的关系,以及对生命的渴救与讴歌;《艺术长廊》镌刻着数十个中国远古的民间神话故事,墙尾长53米的一组镂空壁雕《智慧之光》,以及汉代画像造型,集中展示了巴蜀文化的灿烂;《中华魂》是一个大型艺术综合体,全长360米,高20多米,集圆雕、浮雕、透雕与建筑、园林、水景、灯彩等多种艺术手段于一体,有1万多平方米的浮雕和透雕,数十座圆雕,3组数千平方米的建筑,及拥有2个广场的园林水景,是一个石刻建筑与石雕相结合的艺术作品,它反映了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表现56个民族用勤劳智慧的双手,开发华夏大地,创造灿烂文化。不仅讴歌中华民族自强不息、改天换地的精神,而且体现了民族团结的强大力量。当课堂接近尾声时,笔者以画龙点睛式地总结:“艺术墙与对面的草坪、园林花海、秀丽的旌湖水色融为一体,是集民族精神、传统文化、现代城市建设为一体的艺术杰作。”

教学效果

其一,熟知而陌生的德阳石刻(艺术墙),让课堂氛围活跃、热烈,让学生轻松自如地掌握了课本知识。当地学生对艺术墙非常熟悉,从小到大去过无数次;但绝大多数学生都仅是外观的肤浅认识而已,很难从中华传统艺术鉴赏、民族精神传承、时代变迁的本质上,了解艺术,了解中华民族的发展进程。因此,通过融入大家熟知而陌生的雕塑艺术,学生们兴致勃勃,积极交流自己对艺术墙的认知和感受,并以此延伸到三国文化长廊、三星堆文化公园等,再而拓展到国内外著名的雕塑与艺术墙的比较和评价。可以说,本节课在欢快的气氛中,激发了学生学习美术的热情,开阔了学生的眼界和思路,在不知不觉中达到了本课的教学目的。

其二,通过将家乡优秀的地方特色文化融入学校的美术鉴赏教育,增进了学生对德阳传统文化特色、民风民俗,建筑形式、民间工艺的了解,领悟到传统文化精神内涵。特别是通过对家乡建筑雕塑与中外建筑雕塑的欣赏、比较和评价,让学生对建筑和雕塑的认知由单一的办公居住场所、景观的装饰升华到建筑雕塑是凝固的音乐,是文化的纪念碑。不仅让学生习得了知识,锻炼了表现能力,而且增进了学生热爱故乡的思想情感。让学生增强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唤醒了学生保护地方特色文化的意识。增强民族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尤其是得知《中华魂》这一“雄中雅健,巧夺天工”“东方创举”的作者是本地艺术家,当年创作时他才27岁,历时13年完成。学生们无不惊叹,一种身为德阳人的自豪感和积极向上的激情油然而生。

其三,将地方特色文化贯穿在美术鉴赏教学中,必然促美术教师提高自身的艺术修养和人文素质。教师是文化的传播者,其自身文化修养水平的高低会对教学的效果产生重要的影响。作为美术教师,如果没有较为深厚的文化底蕴,是无法让学生获得更深的文化体验的。因此,美术教师需要重视的不单是教学水平的提升,还应当继续学习,尤其是对地方特色文化学习和研究,重视自己传统文化修养的提升以及对地方特色文化资料的收集和整理,这样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成为真正合格的文化传承人。

将地方特色文化融入高中美术鉴赏课堂教学中,使美术教学贴近学生生活环境,更容易为学生所理解和接纳,并拓展了美术教学资源,丰富了美术教学内容,开阔了学生视野,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贯彻新课标多元化的教学目的,事半功倍,是推行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

(作者单位:四川省德阳市第三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