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浮雕工艺与摄影成像工艺的相似性

二者工艺在原理上如出一辙,从本质上说,都是对物料的雕琢,物料对光的承载。

浮雕技术的历史要比摄影的历史长,最早的浮雕要从原始时代的岩画和刻画线条开始,

与浮雕相比摄影的成像工艺虽只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从1839年发明银版照相法的达盖尔说起,史上第一张照片,是在一片白蜡板子上曝光完成的,白蜡板上涂有感光盐涂层,放在小盒子里,盒子上装有镜头,涅浦斯在索恩河畔沙隆乡间的楼上,对窗外的街景曝光了8个小时才完成了成像。就是这种方式,逐渐形成了成熟的摄影术,摄影一词源于希腊语,本意为“光源雕刻”,非常形象的诠释了摄影的成像过程,在银离子的卤化物为感光物质上,光对其进行削减,通过物体所反射的光线使感光介质曝光的过程,已形成成像的目的,也就是用传统的胶片相机使用胶片保存影像,然后冲洗,通过感光相纸得到照片,其实就是第二次再另一介质上的雕刻,这就是银盐工艺,也有钯盐(白金)工艺,因为及其昂贵,所以只有少量艺术家在使用,而后又有了三个涂层的彩色胶片摄影和彩色相纸成像,涂层是染料,但原始乳胶剂层仍然是银盐,所以传统彩色影像仍然属于银盐工艺。一百多年来,人们也一直在为寻求一种心的感光材料和更为方便使用的摄影方法儿苦苦追求,以取代复杂、陈旧、落后的传统摄影方式,在长期实践中形成了独特的拍摄体系。它经历了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由低速向高速、由手工向自动化方向的发展过程,但万变不离其宗,总也脱不开照相机和交卷的传统模式,代代相传,直至今日。

浮雕的原始物料不难理解,便是雕刻的材料,可以是一块石头,一块金属,或是一根木头,象牙和金属等。相对而言摄影的成像载体比较抽象,因为胶片看起来很薄,把胶片概念化放大,就是一块由无数层感光涂层构成的厚实立方体;数码感光原件就更不好理解,它不像传统摄影那样是大面积的感光涂层构成的,它是点状分布,打个形象的比喻,感光元件就像是一个个承满涂料的小桶,反射光源将桶中的水分蒸发,从而形成数码影像的记录,再完成单次曝光后,蒸发到顶部的涂料又落回到原来的小桶中,无数个这样的小桶,构成了数码影像。曝光过程也就是“雕刻”的过程,他们均是通过小孔成像原理,将被拍摄的物体反光,投落在感光材料上,在这个环节,感光材料就相当于浮雕的原始物料,是一块完整的,固定的材料,通过照相机对拍摄对象进行拍摄,从而留下影像,不论是传统胶片摄影,还是现代科技的数码摄影,它们都是对物料的雕琢,最后由物料承载影像。

摄影通过实际光强度和介质感光能力的不同,光照時间也不同。在光照过程中,介质被感光。后期制作:照相进行完成后,介质所存留的影响信息必须通过转换而再度为人眼所读取。具体方法依赖于感光手段和介质特性。对于胶片照相机,会有定影,显影,放大等化学过程。对于数码照相机,则需要通过计算机对图片进行处理,在通过其他电子设备输出。曝光和后期实则为两次对固有材料的减少而达成成像。

浮雕工艺是雕塑的一种,与摄影的光蚀不同的是,需要创作者手工在一块平板上将其要塑造的形象雕刻出来,使它脱离原来材料的平面。浮雕算是雕刻与绘画的结合的产物,用压缩的方法来整理对象,不仅需要艺术家的主观规整的透视来表现三维空间,并只供一面或两面观看。浮雕一般是附属在另一面上的,因此在建筑上使用更多,用具起舞上也经常可以看到。由于其压缩的特性,所占用的空间小,所以适用于多种装饰。近年来,环境装饰中占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不论高浮雕还是浅浮雕,都是在同一平面进行雕刻以达到,富有节奏感和韵律感地表现出充满生气的艺术形象,并以复杂的动势贴切地展现出人物和动物的内在情感。与摄影成像原理极其相似,二者虽说看似为两个遥远的学科,一个接近传统手工业,一个偏重现代科技,但二者的工艺实则非常相似。都是对固有的材料进行减少而达到成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