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劳动技术教学策略,培养中学生核心素养

一、初中劳动技术课程

核心素养的内容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关键能力。研究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适应世界教育改革发展趋势、提升我国教育国际竞争力的迫切需要。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等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18个基本要点。各素养之间相互联系、互相补充、相互促进,在不同情境中整体发挥作用。

二、积极探索劳动技术

教学策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劳动技术教育是以学生获得自主的劳动体验、形成良好技术素养为主的多方面发展目标,以操作性学习为特征的教学活动。当学生通过劳技教学,经历操作实践活动,掌握一些基本的知识与技能,认识日常生活和周围环境中常见的材料,学会使用一些基本工具,了解简单的工艺品或技术作品设计、制作及评价的一般过程和简单方法。下面我们通过劳动技术教学的策略的研究,结合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进行如下教学模式的尝试。

1.构建情趣课堂,激发兴趣,培养学生社会参与、责任担当的核心素养。

在劳技教学中,老师要让课堂与社会生活紧密联系起来,组织课堂活动,利用学校所学延伸到社区及生活所用,并通过巧妙的教学设计把教学内容融入到生活情景中,引发创新与实践。如在水仙花球雕刻这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我们首先通过一组优美的水仙花摄影作品导入,让学生对水仙花球雕刻技术展开讨论,并利用一节课的时间,让学生实践水仙花球雕刻的艺术及方法。在作品展示这一环节,老师可根据学生作品的工艺质量、外观设计造型、完成度等进行打分,学生也可以互评,评选出优秀作品进行展示,同时开放课堂,让学生把水仙花球雕带回家,放在水盆里自己水养起来,等到花开季节,我们再评选出最美的水仙花。这样的课堂教学,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且把课堂教学内容融入到了现实生活中。

2.加强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培养学生会动手、能设计、爱劳动的技术素养。

劳动技术课一般是通过项目,提出需求,解决问题,完成作品的活动,让学生经过需求调查、方案设计、材料选择、工具使用、作品评价修改等过程,掌握基本的技术学习方法,提高学生应用各方面的知识与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和敢于创新、善于创新的精神和勇气,使学生的创造潜能得到良好的激发和有效的开发,从而实现中小学劳动技术学科总目标所说的“会动手、能设计、爱劳动”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为此加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研究,培养学生技术思维、创新实践的素养很重要,我们的做法如下:

(1)根据不同年级的教学重点要求,注重挖掘教材基础技能的内涵,构建有效教学课堂。

根据课标要求,每学期我们对每一年级劳动技术教材内容,依据我校条件与学生的兴趣,发掘教材的智力因素,并通过教研活动讨论和选定本学期的教学内容,这样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极大地提高了教学的效果。六年级我们把纸艺、中国结、缝纫等手工技术作为教学重点;七年级重点教学花艺、工艺木工技术,让学生学会使用鲁班机床加工简单的木构件等,并把金属丝加工技术也作为教学重点;八年级我们重点教学发电、输电、电工技术、电子技术等基本的电工技能,同时加强规范化教学及安全教育。总之,挖掘教学重点内容,分层次地培养学生的劳动技能,有利于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2)强化规范意识、精益求精精神和安全意识,让学生了解劳动技能的操作程序及要领,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及科学技术素养。

劳动技能,从质量意识、环保意识、安全意识等角度来说,其实质就是规范、精益求精、安全,并掌握一种劳动技能的操作要领,并加以动手实践,为将来的生存和生活打下扎实的基础,并养成形成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在八年级“电子教学照明电路安装”的教学活动设计及流程中,教师注重在教学中对学生渗透质量意识、环保意识、安全意识的核心素养的教育。

(3)加强劳动技术的课堂练习,培养学生扎实的劳动技术素养。

设置与课堂教学的项目载体相关的其他技术训练内容,供学生进行拓宽劳动技术学科学习的实践训练。学生的学习训练通过一系列技术活动过程来完成对技术知识的认识和理解,学生的学习训练是对知识进行综合和内化。

为此,在中学劳动技术教学中,要注重课堂练习,每一个基本知识点讲解与练习的时间安排大致为1:2,为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我通常把个人练习、分组练习、课堂练习和课外练习结合起来使用。

(4)注重学生自主性学习,让学生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核心素养。

劳动技术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主体,鼓励学生大胆探索、独树一帜的创新,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学生应自主学习,不能简单模仿,而要在掌握一般基础知识和技能后自己去探索,去实践,同时激发好奇心和想象力,并用智慧和技能完成作品的设计和制作,教师只是技术活动的组织者与引导者。

(5)实施多元评价,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培养学生创新素养。

劳动技术教育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技术知识与技能学习和操作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技术学习过程中的评价,注重学生多方位变化和发展,重视个性的形成。从评价内容、评价手段及评价的行为主体等各方面进行多元化、发展性评价,从而促进学生不断反思,不断完善修正自己的学习行为,使评价真正起到激励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作用。

3.加强劳技教学技术的综合应用,依托DI创新思维项目,融合创新教育,培养学生关键能力及核心素养。

根据劳动技术课程的要求,劳动技术教学要加强与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的联系,这样有利于学生开展有个性的、独立自主的创造性学习活动。我校是上海市一期课改、二期课改、素质教育实验学校,是上海市创新教育试点学校,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改革的推动下,我校大力关注学生的潜能发展、个性发展、创造力等综合素养的培养。DI是国际性的培养青少年创造力的活动,教师在教学中把DI和劳技课有机结合,让中小学生体验创新的神奇与乐趣,认识并激活自身潜能,有利于学生动手能力、创新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核心素养的培养。

三、中小学劳技教学反思、

举措及展望

目前,中小学劳动技术课程教学还存在一些问题,由于该课程不是考试学科,于是许多学校对劳动技术教学不够重视,另外,担任劳技教学的专业老师不多,往往都是其他学科老师兼任,课堂教学随意性较大,这将导致劳技技术教学整体实效性较差。针对这种现象,作为劳技教师,为提高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功效,教师在教学中应时刻树立培养中学生核心素养的意识,让劳动技术教学与拓展型课程及其他跨学科的学科间互相结合,互相渗透,加强自身建设,促进劳动技术学科教师专业发展。参加劳动技术教学校本教研活动,促进校本教材的开发,提升劳动技术教学的效能,强化创新项目的引领,指导学生参与创新竞赛活动,让学生在创新实践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力,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总之,在劳动技术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社会参与、劳动技术、实践创新等关键能力及核心素养尤其重要,作为劳技教师,要积极探索劳动技术教学策略,大胆开拓,勇于创新,为培养中学生核心素养做出卓有成效的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