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雕漆家具发展现状

摘 要 雕漆,又名漆雕、剔红、剔黑、堆彩等,以其精湛的技艺响誉世界。在经济改革继续深入发展时,雕漆技艺没能适应飞快发展的经济步伐,而面临失传的危机的时刻,在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科学发展观中,作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逐渐寻回昔日发展的辉煌。

关键词 雕漆家具;陇中雕漆;北京雕漆;非物质文化遗产

中图分类号 TS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671-(2010)091-0209-01

影视剧常见的雕漆家具,以其精湛华美让人惊叹不已。雕漆工艺历史悠久,据考证已有1400多年历史,是中国独有的一项传统技艺,也是全人类的宝贵艺术财富。北京、扬州、苏州、上海、福州、南昌、天水、绛县、平遥、汕头、重庆、成都、云南等地,均有雕漆家具制作,北京和陇中雕漆家具最具代表,

漆雕家具是建立在素漆家具的基础上完成的。所谓素漆家具有被称为单色漆家具,也就是用一种色漆油饰的家具。常见的有黑色、紫色、黄色和褐诸色。其中又以黑漆、朱红漆、紫漆最为常见。黑漆也被称之玄漆、乌漆。黑色是漆的本色。因此中国古代有句俗话:“漆不言色皆为黑”。纯黑色的漆器是漆工艺中最基本的做法,除此之外其他颜色的漆皆是经过调配加工而成的。由于单色漆器不加任何装饰纹饰,因此通常以造型和色泽取胜。而雕漆家具是在素漆家具上反复上漆,少则八九十道,多则一二百道。每次需在上到漆八分干之时刷下一道漆。漆完后,在表面描绘图案,以雕刻手法装饰所需花纹。通过阴干,使得漆面变硬。雕漆亦名剔漆,依据漆色的不同,又分为剔红、剔黑、剔彩及剔犀等。1915年中国雕漆艺术品“剔红群仙祝寿大插屏”,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首次获得金质大奖,为中国雕漆首次获得了国际最高水准的荣誉,使雕漆技艺享誉世界。新中国成立后,受到新中国各级政府的支持和保护,全国各地的民间艺术、传统工艺美术发展迅猛,形成一个历史上兴旺繁荣的时期。可惜,这种工艺美术发展的态势未能维持很久,到九十年代后期猛烈下滑,不到十年时间,整个工艺美术行业,工厂倒闭,研究部门撤销,相关专业刊物停刊,大量裁员,许多年积累的原始资料图纸丢失卖掉,工厂设备机器被送进废品站。在经济改革继续深入发展时,工艺美术由于其本身特性不适应飞快发展的经济步伐,被甩下了道路。另一方面,改革开放初期存在的一些弊端(如急于发展城市经济,急于发财致富的心理)破坏了工艺美术发展的自身规律。陇中漆雕和北京漆雕产业的发展道路也深受其害,发展道路是一波三折。

陇中雕漆堪称雕漆一枝独具魅力的奇葩,为中华漆艺之一绝。地处黄土高原中部的陇中地区,南依秦岭,北临渭水,山区森林中长有大量的漆树,其漆质地优良,为雕漆工艺提供了优质的天然原料。雕漆工艺源于民间,有着悠久的历史,早期的雕漆工艺主要用于家具的油漆,只有简单的图案嵌雕于漆器上。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鉴赏水平的提高,在近数十年中,雕漆工艺进入突飞猛进的发展黄金时期,逐渐成熟并形成了一种独特完善的艺术风格。雕漆工艺,做工精细,品种繁多,大到到茶几、摇椅、插屏、博古书架等精美的物件器具,小到茶碗、酒具、托盘、挂盘,均可一显雕漆的风采,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陇中雕漆继承了古代雕漆工艺的传统,既吸取其精华,又推陈出新,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首先它的选料非常精良,主料多用上等东北红松、桦木、椴木和当地的老漆(即生漆)。生产出的漆器家具漆色黑亮照人,漆膜光彩饱满。然后选用五光十色的石料作为配料,有各种玉石、玛瑙、象牙及珊瑚等雕刻出仕女人物、花草鱼虫或山石林木。图案设计讲究内涵,取材广泛,内容丰富。雕漆家具具有极高的实用和艺术欣赏价值,漆面耐磨耐蚀,不易褪色,且不怕烧烫,置于室内,犹如一幅幅定格的立体风光图,让人百看不厌。可从上世纪末,陇中雕漆产品在辉煌了近二十年的时间后,出现萧条疲软之势。

在北京,雕漆与景泰蓝、象牙雕刻、玉雕齐名,被誉为京城工艺“四大名旦”之一。北京雕漆以雕刻见长,在漆胎上涂几十层到上百层漆,厚约15毫米~25毫米,再用刀进行雕刻。在造型和艺术构图上,延续传统皇宫艺术的美学思想。把文人绘画和历史经典造型相结合,特别是在人物山水,虫鸟花卉上,更多的表现了文人的精神需求。在雕刻技艺上,不仅吸收了石刻、木刻、牙刻的技艺优长,开辟了“浑圆光润,藏锋清楚”、“细腻纤巧,精雕细刻”两个艺术风格的艺术流派。创立了历史上宋元风格和明清风格两大艺术形式。尤其是在锦纹、甲叶雕刻上自成体系。雕漆先堆塑后雕刻,先软雕后硬化的技艺过程,形成了雕漆作品的个性表现。有着其它材质和工艺无法与之替代的艺术方式。目前,中国的雕漆工艺美术大师只有8人,仍在制作雕漆艺术品的不超过5人,延续几百年的北京雕漆工艺已濒临失传。

漆雕艺术已经面临即将失传的危险,到底什么原因出现现在这样的情形呢?我们归纳为四大因素制约可漆雕艺术的发展。

原因一,我国经济逐渐由外向型经济发展模式转入内向消费型,再加上世界金融危机的爆发,更加使得原有的漆雕作品转销售出口的分额大幅度下降,直接导致了漆雕企业生产销售困境。

原因二,制作雕漆产品工序耗时、复杂,原材料昂贵,成本较高。如制作一件大型的高档屏风,仅制漆一道工序得上几十遍漆才能达到漆底的要求,而每一遍从上漆到打磨再到晾干也要数日才能完成,再加上制胎、染漆、抛光、镶嵌、描金等过程、上百道传统的工艺工序的耗时,至少需花费一年多的时间才能完成。例如采用石刻镶嵌技术及珍贵配料的高档雕漆产品价格不斐,一般普通家庭享用不起。

原因三,从业人员的缺乏和私营小作坊的无序市场竞争,是阻碍雕漆发展。大多的雕漆工种又累又脏,像漆工、石刻等工种工作难度大,工资却不高,又累又脏,一般年轻人都不愿干,工厂里的老艺人想带个徒弟都很困难,这使得雕漆从业人员越来越少。

原因四,原料稀少,加上雕漆家具和现代室内装饰风格不易协调,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漆雕家具在国内装饰市场的分额。早期传统的雕漆产品由于主要为了出口,因而按国际审美的要求,图案设计的色调都偏深一些,要求在不同颜色的漆里都要添加黑色的漆,以体现出一种传统而古老的感觉。但这种颜色却与现代的家居装饰很难达到协调统一,更不符合如今年轻消费群体的审美需求。

虽然雕漆艺术发展受到如此多因素的影响而一度停滞不前,甚至濒临失传的危机,可值得庆幸的是,党中央、国务院及时提出了社会主义科学发展观,大力号召对文化遗产、自然物质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继承、发展的战略方针,纠正了那种盲目愚蠢一味追求政绩数字的做法。开始注重处在绝灭边缘的民族艺术,也就在此时,陇中雕漆和北京雕漆也作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得到国家及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同时也有不少专家学者也在研究手工艺术行业、民间工艺美术的内在规律,寻找民族文化艺术存活和发展的道路,探索手工艺术品与市场经济以及文化传承的恰当关系。许多人在民族艺术的传承和创新上,正在进行艰苦的努力。在理论上尽快收集、整理那些快要消失、灭绝的优秀遗产。把其历史真实的状态记载下来,梳理出来。尤其是所使用的材料、工具、技艺、手法、艺术特征、文化内涵等,尽可能完整系统加以总结。通过一系列的保护及发展策略,中国的雕漆艺术正逐步的恢复往繁华的气息。

参考文献

[1]中国生漆通讯员,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雕漆技艺[J].西安生漆涂料研究所,2007,02.

[2]李之一.中国雕漆简史[M].轻工业出版社,1989,06.

[3]王明亚,雷希文.天水绘画艺术界”雕漆派”的形成与发展[J].天水行政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6.

[4]丛玲玲."北京雕漆"之痛:并非只因"注漆"[J].美术观察杂志社,2008,8.

作者简介

温耀龙(1982—),男,汉族,安徽芜湖人,重庆文理学院美术学院,助教,研究方向:艺术设计。